第六百一十九章-《抗战之浴血大兵》
第(1/3)页
第六百一十九章
从3月6日换防算起,第200师已经在同古待了一个多星期,但第5军主力部队没有任何消息,而且第200师当时是急行军赶到同古的,大量辎重武器没能带上。
在腊戍,蒋光头对戴安澜的忠诚勉励有加,但是面授的机宜却十分含糊,他再三强调“保存实力”,“坚守同古一两周”,可是并未指明坚守同古的战术意义何在。
戴安澜很压抑,他百思不得其解。
阻滞敌人,掩护英军撤退?抑或虚张声势?如果集中远征军优势兵力,大部队迅速跟进,果断迎击冒进的当面之敌,击溃或吃掉其中一部是完全可能的。
问题在于戴安澜仅仅是个师长,对于领袖的决策,他既无权质疑,又不敢贸然多嘴。
既然蒋光头需要第200师“打个胜仗”,他的理解就是要挡住敌人,不许敌人越过同古城一步。但是一旦敌人大举压上来,他区区一个师8000余人,而且炮兵团尚未赶到,能挡住敌人的强大进攻么?
那时候所谓的胜利,就只能同阵地共存亡,可是那样做的话,意义又何在呢?
戴安澜再次站在地图前,地图上他用红笔在同古的南线阵地皮尤河和鄂克春上分别画了两个圈,他曾经命令下属,皮尤河是第一个阵地,但不利于防守,只能在皮尤河桥下埋大量的**,给敌人以奇袭,目前是骑兵团驻防;鄂克春地形居高临下,利于布置工事,黄景升率团防守;另外,同古城西北还有英军的克永冈机场,虽然没多少飞机,但若是被日本人占领,就会成为日本空军的基地,戴安澜也安排了一个营防守。
布置虽然完毕,但一种隐隐的担忧还是像虫子一样悄悄爬上他的心头。
正当第200师严阵以待之时,远征军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杜聿明突然来到同古,这给驻防同古的第200师官兵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然而在杜聿明和戴安澜的私下交谈中,他却一脸愁容,仗还没打,己方的指挥系统却已是一团乱麻。
原来自从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撤离同古后,在撤退的途中遇到了史迪威,他认为自己是“华夏战区总司令”蒋光头提拔的“缅甸战区总指挥”,应该对缅甸战区负责,于是就对这位英国佬的懦弱指责不休,两个洋人差点打起来。
不管史迪威如何讽刺他,胡敦就是不肯再上前线,说他只服从丘吉尔的命令,不管什么“华夏战区总司令”蒋光头,更不管史迪威这个“缅甸战区总指挥”。史迪威无奈,只好飞回重庆,找直接上司蒋光头请示,希望蒋能将胡敦教训一顿。
然而,华盛顿盟军联合参谋部却宣布英国亚历山大中将为“缅甸盟军总司令”,飞赴缅甸英控区,统一指挥缅甸的中英军队。为了照顾英国的利益,罗斯福也只好迁就丘吉尔。
史迪威这下是彻底输了面子,蒋光头也很恼火,觉得罗斯福与丘吉尔一起在背后阴了他,于是干脆又派了一个以林蔚为团长、萧毅肃为核心的“华夏远征军参谋团”,去“指导”华夏远征军的行动。
在缅甸,英国只有5万多不堪一击的老爷兵,华夏却聚集了10万生力军,现在蒋光头是“华夏战区最高总司令”,亚历山大是“缅甸盟军总司令”,史迪威是蒋光头授权的“缅甸战区总指挥”,林蔚又是直接听从蒋光头的“华夏远征军参谋团团长”。
杜聿明的顶头上司居然有了四个,他都不知道该听谁的指挥了。而指挥系统紊乱,无疑是兵家大忌。
“军座如何处置这样复杂的局面呢?”戴安澜也是被绕得一脑子乱麻,小心询问杜聿明。
“有什么办法?我是军人,也是黄埔学生,誓死效忠校长!”杜聿明冷哼一声,慷慨道。
“部下以军座为榜样!”戴安澜觉得自己一个小小师长,没必要理会高层的斗争,只要打好目前这一仗就成了。随即他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本师虽是机械化部队,但装甲车和炮兵团没能跟上来,火力上有些不足。”
杜聿明听见戴安澜表了决心,不免喜形于色:“我正积极督促他们赶上来,铁路运输太混乱了,英国人和缅甸人总是消极怠工,效率低下,我已经让史迪威去找那个亚历山大。另外,廖耀湘的部队已经沿着铁路徒步前进,装甲部队也将随着公路前来,只是炮兵困难些,但也会千方百计赶来,洋人都靠不住,我们只有靠自己,扛也得把大炮扛来!你在同古坚持几天,情况会好转的!”
“但愿,不过要说这次远征军,李长官怎么不表态。”戴安澜在心里祈祷。
杜聿明接着又说:“李卫东长官,好像不太愿意涉及缅甸的战事儿,他的夫人之一,就是丘吉尔的女儿,哎,真不知道,我们的李长官,从长沙之战之后,怎么甘愿躲在海南,不问军事。”
第200师到达同古后,每天都有溃散的英缅军慌慌张张地绕城而过,连同古城也不进,就往后方的彬马那狂奔而去,也许他们只想快速退到最后方的曼德勒,然后躲进印度。一开始溃兵的数量并不多,因为大部队可能在撤退时已经被日军咬上,无法摆脱。
但到了3月18日,近万名英缅军被日军赶到了距皮尤河的12公里处,这里正是第200师的前哨阵地。
华夏军队很快就与日军接上火,英缅军就像遇到了救星,趁机摆脱了日军的追击,潮水般地涌过皮尤河大桥,狼狈地绕同古城而过。
一眼望不到头的仰曼公路上,到处都是英国人丢弃的武器和装备,还有许多汽车都翻倒在河沟里。
目睹英缅军的狼狈,戴安澜心情更加沉重,日本人来势汹汹,自己的盟军却如此不济!
刚回到指挥部,步兵指挥官兼598团团长郑庭笈就报告说,前哨阵地打来电话,说与日军战斗激烈,但尚能支持。
戴安澜点点头:“传令前哨,坚持到黄昏即可后撤,我们的重点在皮尤河、鄂克春,不要打草惊蛇。”
黄昏后,前哨部队送来的从鬼子尸体上获得的情报得悉,从泰国毛淡棉进入缅甸的是日本第15军团的两个师团,同古正面之敌为日军第55师团,是中路部队,计划沿仰光――同古――彬马那――曼德勒公路推进;西路为第33师团,向卑谬――马圭――仁安羌――曼德勒进攻;另有两个师团增援的主力,第56师团和第18师团正从海路赶往仰光登陆,企图从东路入缅,日军即将分三路进攻曼德勒。
第200师几位将领纷纷吸了一口冷气,戴安澜当即命令参谋长将消息送往报务室,向指挥部报告。
3月19日晨,日军一个快速大队分乘20多辆汽车和摩托车,浩浩荡荡地来到皮尤河南岸,他们根本不把英缅军的残兵败将放在眼里,就连通常的火力侦察都省了,一路肆无忌惮地直奔大桥,卡车上的鬼子们一路猛追英缅军,心情很愉悦,不少人横挎着枪哼哼唧唧唱着日本小调,完全不像是在打仗,仿佛更像是在旅行一样。
埋伏在北岸的第200师先遣营副营长曹行宪少校从望远镜里看得很清楚,他等敌人车队一进入伏击圈,然后猛一挥手……
随着一声巨响,事先安放的几百公斤**将皮尤河大桥掀上了天,桥上的汽车和人像下饺子一样纷纷跌入河中,埋伏在河堤上的华夏军队将子弹和炮弹暴风骤雨般地泼向敌人,敌人来不及招架,就扔下几百具尸体和十多辆汽车仓皇地逃走了。
先遣营首战告捷,歼敌300余,炸毁敌人装甲车3辆、卡车7辆、摩托车10余辆,并缴获了大量战利品。戴安澜命令部下将战利品以车载方式送往各阵地展览,第200师士气大振。
日军第55师团师团长竹内宽中将却气得发疯,而且有点纳闷:这英国佬怎么一下子这么勇猛了?原来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对手已经换了人。
第55师团是从华夏战场撤下来的二流师团,该师团在长沙会战中被李卫东指挥的华夏军队狠狠揍了一顿,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元气。竹内宽继任师团长后,野心勃勃想重振军威。占领仰光后,他置后方空虚于不顾,率领师团穷追猛打,企图一举攻下曼德勒,把缅甸打个透穿!
轻敌冒进毕竟是犯了兵家大忌,这不就挨了当头一棒,竹内宽尽管很气愤,但并没灰心,他增调了两个联队,以及十几门山炮,准备对下一个阵地鄂克春进行报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