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抗战之浴血大兵》
第(1/3)页
第六百一十八章
12月20日,具有历史意义的五国.军事代表会议,在重庆如期召开了。经过协商,由国民D军令部长徐永昌写出五国协作战总方略。拟在1942年7月,以美国海空军以及华夏陆军为主攻,英国海空军、苏联陆军为助攻,先扑灭敌方空军,取得制空权,然后再对日本本土及华夏东南地区,以外线作战攻势向日本帝国实行合击。同时还确认华夏同英国、缅甸、印度、马来西亚合拟的防御草案生效。华夏军队可在适当时机入缅作战。但是,由于组织工作没有跟上,华夏军队入缅的时间表没有排定。
半个月后,美国和英国的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了一个代号为“阿卡迪”的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华夏战区,以管辖华夏、越南、泰国的对日作战。经罗斯福推荐,征得英国首相丘吉尔同意,由蒋光头担任华夏战区的总司令。
消息传到重庆,蒋光头对他新添的华夏战区总司令一职,毫无谦让之意,觉得理所当然,非他莫属。蒋光头接受这个职务后,考虑到如果华夏战区内没有英国人、美国人参加战区司令部工作,我这个总司令不就是光杆司令吗?你们美国不来人也可,但总要有所表示,在物资上有所支持吧。
为了更好地落实美国的援助物资,他打电报给在美国的大舅子宋子文,要他向罗斯福提出,要一名美国高级将领来华夏担任战区司令部参谋长。其目的有三:一是由美国人来当参谋长,才能体现华夏战区的国际性;二是华夏战区包括东南亚国家,东南亚有英国的属地和军队,美国人不来,蒋光头担心指挥不动,纸上谈兵的华夏军队入缅作战一事,至今还束之高阁,要想顺利实施,必须有美国人从中调解;三是由美国人当参谋长,可以直接向美国ZF要钱要枪要炮,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伸手。说到底,蒋光头要美国人来的目的,是为了一个字,这个字就是“钱”。
罗斯福当时也很想派一个人去华夏战区工作,不过,他的动机却与蒋光头不一样。罗斯福认为,美国肯定要向华夏战区拨款,也要支援数量可观的武器装备。这些款子和武器装备是美国纳税人的血汗,他不想像败家子一样,大手大脚地花这笔血汗钱,必须派一个既懂军事指挥,又会搞经济核算的当家人去华夏,为美国人管理好这些款子与物资。
罗斯福把物色人选的任务交给了陆军部长史汀生和参谋长马歇尔。两人商量后,物色的第一个人选是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德鲁姆中将。可是,当他俩找德鲁姆谈话时,狂妄的德鲁姆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必须让他带两万军队、500架飞机、30艘军舰到华夏。并说,如果不答应这个要求,就请他们另请高明。
史汀生向他反复说明,美国.军队的数量少,无法抽人去华夏。再说,华夏战区并不缺部队。美国派人去华夏,主要的任务是协助蒋光头指挥东南亚作战,监督华夏军队用好美国的援助经费和武器装备。
德鲁姆不听这一套,十分生气地说:“我一个堂堂的集团军总司令去华夏,难道就是去管管那些钱物吗?如果是这样,我的太太比我会算账,不如派她去算了!”
史汀生和马歇尔哑口无言,摇头叹息,他们只得另选他人。
他们物色的第二个人选是史迪威。
史迪威曾经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武官,在华夏19年。抗日战争初期回到了美国。他讲一口流利的华夏话,对华夏的最高领导也很熟悉,尤其与中.共领导周先生、叶建一关系密切。他们在考虑史迪威时,担心他只是个陆军上校旅长,职务和军衔略低,派他担任华夏战区参谋长,蒋光头可能会拿他不吃劲,很可能会给协调中美关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他们将想法报告给罗斯福,罗斯福却觉得史迪威很合适。因为,在他看来,职务和军衔不成问题,需要多高的职务和军衔提一下不就成了。于是,他将史迪威一下子提到了陆军中将的职务。
史迪威升官晋爵,受命离开美国赴华夏就任时,史汀生向他传达了罗斯福总统交给的任务:
(1)协调中美、中英三方面的关系,促进华夏军队及早入缅作战;
(2)与英国驻华使馆联络,要英国.军队积极配合华夏军队作战;
(3)尽量分配好、使用好美国援华的每笔款项和军需物资。
史迪威正在飞往华夏的途中,蒋光头收到了国民ZF驻美大使馆发来的电报,电文中说,史迪威即将来华,史迪威的职务和权限是:
(1)美军驻华军事代表;
(2)在缅中美军队司令官;
(3)对华租借物资管理统治人;
(4)滇缅道路监督人;
(5)在华美国空军司令官。
蒋光头看后,气得将电报撕了个粉碎,咬牙切齿地对蒋夫人说:“我要的这个参谋长,仅仅想让他起个联络员的作用,是想通过他向罗斯福要钱的,不是要一个管家婆来的。”
蒋夫人想了想,劝道:“史迪威已在途中,生米煮成了熟饭,我看也不要再改变了。他是代表罗斯福来的,我们不看僧面看佛面吧。再说,人是可以改造的,我们可以改造史迪威嘛。”
“改造?”蒋光头大惑不解。
“是啊,”蒋夫人充满信心地说,“清人入关后,不是被汉人同化了吗?我们几万万同胞难道就同化不了一个史迪威!”
蒋夫人言之有理,蒋光头没再说什么,立即吩咐军令部向在昆明、云南的,李卫东直辖,第五、第六、第六十六军下达命令,组成华夏远征军,由同盟国华夏战区参谋长J・W・史迪威和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卫立煌率部入缅,支援英军作战。
这些部队接到命令后,纷纷向滇缅边境的畹町镇会合,2月底,10万远征军踏上了滇缅公路。他们身穿草绿色军装,背着斗笠,足登草鞋,个个斗志昂扬。这10万人走的时候浩浩荡荡,没想到一大半人死在了异国他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