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熟能生巧-《国潮1980》
            
            
            
                
    第(2/3)页
    而且几乎每次都能用热情的话语和端茶倒水的殷勤劲儿,把上门来想卖烟酒顾客留住。
    非常称职的兼任起了接待员和秘书的活儿。
    甚至随着经验的丰富,有时候她自己就能独挑大梁,谈成对行情较有把握的烟酒回购生意。
    张士慧的进步那更是了得。
    在宁卫民有意安排下,自从去听了康术德几堂课。
    这小子就非常迅速地掌握了和上层人士打交道的窍门。
    明白了怎么才能说出让上层人士既爱听又放心的话来。
    应该说,回收高档烟酒的生意,其实和当年“打小鼓”出入宅门府门收旧货,是有较大共同性的。
    但又简单许多。
    因为目前这行还没有竞争对手,货品除了烟就是酒,也不存在买着假货“打眼”的可能性。
    张士慧只要学会怎么用人情“勾”住老主顾,又怎么用话“架上秧子”得着便宜的基本套路。
    就已经足够在这行里如鱼得水,无往不利的了。
    但如果就是这样的话,还真是有点小觑了张士慧了。
    因为他最值得称道的,其实是他那天生对利润敏锐,时刻都在琢磨生意的心思。
    这不,那么多人去莫斯科餐厅吃饭,都没发现的商机,就硬是被他给发现了。
    敢情莫斯科餐厅的物资供给,打餐厅开业起,就一直是由中央直管特殊供应渠道负责的。
    即使是三年困难时期,这里的肉食、奶制品也没断顿儿。
    别处买不到的茅台,这里其实一直就有,而且还相当的便宜。
    完全是官价对外销售的,只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罢了。
    唯一的前提条件就是,一桌客人得在这里点餐超过五元钱,才能买一瓶茅台酒喝。
    这个制度,想必是源自茅台酒当年售价一块多钱的时候。
    如今明显已经不合时宜了,但偏偏还在执行着。
    于是这就给张士慧提供了可钻的空子。
    就因为带着刘炜敬去动物园玩了一次,顺便在“老莫”吃了顿饭,张士慧从此就爱上这里了。
    打这儿起,没事儿他就带着老婆骑着他那“小屁驴子”来“老莫”搓一顿。
    吃什么菜当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能平价买到茅台酒。
    像张士慧每餐必点茅台,而且点了还不喝,甚至老找其他吃饭不点茅台酒的顾客搭话。
    而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想用一盒好烟为代价,来占用那些客人们的份额买茅台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