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司马光和王安石是谁?刘太监并不清楚。 甚至书中提到的皇帝赵顼,他也是没有听说过的。 不过这本书既然名为《心动梗概》,说不定描写的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大宋。 要不然光是直呼皇帝名讳这一条,这本书就肯定会被禁掉了。 不过既然是更概,那么必然有《新宋》这本原书,而原书却从来不曾出现在过街市上,保不齐正是因为太过放肆大胆,而早就被官家查禁了。 而白永安只不过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在查禁之前读过那本书而已。 但这个假设并没有在刘太监的心中坚持太久,因为第二本书的梗概很快也提到了刚才出现的那三个人。 王安石、司马光和皇帝赵顼。 虽然这本名叫《宰执天下梗概》的手稿,并没有将司马光也列为同样重要的朝臣,甚至刘太监是在细读第二遍的时候才找出这个名字的,但这本书有着许多和《心动梗概》一样的地方。 比如说,那个叫做王安石的人仍然在坚持所谓的变法。 比如说,两本书都提到了一种威力无穷的武器,叫做火炮。 比如说,西夏在两本书当中都是敌国。而现在的下州在名义上还是宋朝的领土。 再比如说,两本手稿都提到了报纸的重要。只不过一个是传递消息、发表文章的舞台,一个则是宣扬自己学术的工具。 但无论如何,刘太监都不可避免地想到了白永安和他身后的玉津园,与汴京各大小报之间的密切联系。 他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这些所谓的梗概,好像是白永安各个方案的指引。 换一句话说,白永安在模仿石越、韩冈的人生轨迹。 不,他在模仿这两个人给大宋提出的各种新颖建议…… 可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