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是后来皇帝赵祯每一次来玉津园,基本上只会吃石中剑亲手做的食物。 所以这些宫女太监了的差事就变得格外轻松了许多,甚至时间长了之后,宫里的那些大太监们,都不觉得这是什么要紧的差事了。 差事既然都不重要了,那么就更没有必要去劳烦那些要紧的人了。 因此,在十几天之前,负责这件事的宫女和太监,就都换成了皇宫里的边缘人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李娘娘才终于有机会替换掉了一个小宫女,混进了送菜的队伍当中。 其实皇帝大可以连送菜都不需要他们来,但是这其中牵扯到皇宫后勤补给当中著名的贪腐链条,所谓道光皇帝一个鸡蛋多少两银子云云,并非是清朝独有的现象,明朝隆庆皇帝在位期间,据说杀一头驴都得上千两银子。隆庆皇帝虽然爱吃驴肠,但由于巨大的花销,而只能规定十天杀一次。 宋朝是一个商品制经济为主导的朝代,虽然建国之后不久,皇宫里可能还比较清廉。但那可能主要是没有见过钱的缘故,随着时间的流逝,贪腐必然会在她们当中滋生起来,尤其是女主临床的时候,对这方面的事情往往把控不严。 所以,即便赵祯意外捡了个半路出家的厨子石中剑。但烹饪的原材料恐怕还得皇宫里帮他运来。 当然这些体力活并不需要李娘娘装扮的那个宫女做大部分的蔬菜水果,甚至米面粮油之类的东西,都放在一辆辆大车上推了进去,而李娘娘只是象征性的拎了一个菜篮子而已。 这样他有更多的闲情逸致,环顾四周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远处的开阔地上有一群学生正在练习射箭,而另外一群学生则挥舞着大刀,不断大声吆喝着什么? 李娘娘注意到,那些大刀的长度比学生们还要高出一块去,显然不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 但他们依旧挥舞的虎虎生风,仿佛大道已经与他们融为一体似的。 又走了一段路程之后,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传来,许多人好奇的在附近围观,不断冲着里面指指点点。 李娘娘竖起耳朵随便听了几句,却发现那些人说的话既然是“农具竟然是如此打造”之类的惊叹之语。 看来,这是一群脱离社会生产的有钱有闲阶级。 她正这样想着,却见对面有个太监,走过来与老宦官的那个跟班低声耳语了几句。 随后,跟班拐过头来笑道:“这些人都是今天的游客,今天是玉津园开放的日子,凡是购买门票的汴京城市民,都可以参观园子里的珍禽异兽,和学生们的课堂教学。” 李娘娘点了点头,看来白永安那个穿越者,不光是擅长科普外文字母那点本事啊。 她忍不住冷笑了几声进门的时候,他也已经看到了白永安建起的那座钱庄。 钱庄的名字和这所学堂一样都叫做中立,看来出资方并不是白永安本人,而是新建这所学堂的赵祯,不过实际控制方肯定是白永安,这家伙竟然就如此简单地完成了空手套白狼,当今的官家未免也太容易上当了。 可就在她这样想着的时候,一个青年人的身影映入了他的眼帘,其实她早就该看到的,只是许久不见,他有些拿不准赵祯的长相了。 是的,现在李娘娘关注的正是不远处正在耍弄刀枪的赵祯。 刚才说话的那名跟班也凑了过来,并且轻轻的指了指赵祯腰上挎着的玉佩,然后趴在李娘娘耳边说道:“娘娘,不知您看清了没有,那正是您说的已经失窃的传家之宝。” 李娘娘立刻揉了揉眼睛,但还是有些看不清,于是绕到旁边的树林里,这才终于看清楚玉佩的颜色和花纹。 她突然一捂额头,那正是前不久被人偷走的玉佩,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赵祯那里。 跟班得在这个时候说:“老都知也没能弄明白,玉佩为什么到了官家手上。” 他憨憨的笑了起来:“不过这也不算是到了外来那里,您说是吗?” “那倒是。”李娘娘虽然嘴上这样说,但仍然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 那跟班小太监也是个聪明伶俐的家伙,当下便疑惑起来:“娘娘是在担心什么吗?” “我还能担心什么?当然是担心官家用不了那样的宝物?” 小跟班是老宦官的义子,从老宦官那里听说过不少事情,因此对那个玉佩也不是一无所知。 “娘娘,小的知道那是个法宝,可官家看起来也是个有福之人,未必就驾驭不了那个宝贝。” “有福之人?你这话说的让我不解,他的福分从哪里来呀?” “杨杨你还没看出来吗?陛下身边总是有贵人相助的,你看看那个石中剑。陛下这身功夫就都是他教的,宫里的蓝都知对这套剑法的评价很高,这样的人才恐怕并不寻常啊。” 石中剑这个人,李娘娘是记得的,但除了名字之外,只有寥寥两三件事情而已。 说起来,了解的还不够深入。 相比之下,石景润的才华,才更让她印象深刻一些。 心里正这么想着石景润的身影,竟然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 他正在教几个孩子练字,因为是写大字,狭窄的教室可能施展不开,所以石景润干脆将孩子们拉到了户外。 孩子们来到户外之后,难免就显得活泼了一些,好在石景润对他们都很有耐心,一个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握笔,如何用力,又如何将笔画拉的漂亮。 这让李娘娘忍不住点了点头。 看来,官家确实是一个有福之人。 不过,赵祯的福气又何止于此呢。 课堂里,白永安正在教孩子们乘法口诀,楚昭则叼着一支毛笔,带着最近一段时间的账目来到了赵祯身边。 李娘娘轻轻向前凑了凑,断断续续的听到了他们两人的对话。 “按照白先生的想法……酿酒和农具都是有收入的,其中酿酒的利润最大……造纸这一块,我们还没有和阴掌柜他们谈拢……陛下,白先生这套改良方法,一开始就连阴掌柜他们也是玩不转的,但前不久,石先生却说,她好像领悟了其中真谛,结果我们竟然就弄出了那个转轮排字架……” 李娘娘小小的吃了一惊,忽然她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官家真的是有福气,有如此人才辅佐,又走着实业兴猜的路子,还有这么一群孩子保障未来,加上他在刀剑上的勤奋……”她犹豫了片刻,本想着还要把自己的玉佩也加上来着,但考虑到人多嘴杂,最终只丢下了一句结论,“将来必成大器!” 小太监听了,当即也乐了起来,不断的在李娘娘身旁恭维着什么,只是他的声音很小,除了李娘娘的几个心腹之外,便没有人再听到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