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之卷:错料一帆超十程 第26章 错料一帆超十程——杨万里(完)-《朕真不是穿越者》


    第(2/3)页

    如此勤奋的关小员外,自然很快受到了师生们的关注。

    不久之后前来报道的第二批学生,更是有不少人直接将他当成了偶像一般的存在。

    为此,学校不得不加设了体育课,让孩子们也稍微学习一些自保之术。

    当然,这样做也带来了一个直接的后果,那就是给白永安送去了一个巨大的启发。

    白永安一直觉得,将实用课程的教学时间减半,会极大的影响自己的发展规划。

    因此他早就在盘算着寻找其他方法,来弥补自己人手的不足。

    首先,他将自己以前的那些学生都召集起来,把它们塞进玉津园之中,负责采购和清点后勤物资。

    同时,他还在玉津园附近开办了几家小卖部,然后让自己的学生在里面做掌柜的。

    当然在最初的时候,为了提高人气,白永安甚至邀请了城里著名的摊位在附近摆摊,而这些摊位都是可以拿到补贴的。

    同时,他还准备说服皇帝,让玉津园的部分地段可以对外开放,由此形成一个旅游项目,而他的学生可以短暂的负责这个旅游项目。

    至于相关的收入,除了给学生一些工钱之外,其他的可以用来辅助学堂的修建和发展。

    这原本就是他和赵祯商量好的事情,只照真没有想到连玉津园这样的皇家园林,竟然都被他算计进去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汴京的百姓们,恐怕有很多都想进来参观一下狮子老虎之类的猛兽。

    不过,这个提议遭到了石景润的反对,他认为即便是缺钱,也不应该放开百姓对玉津园的参观权限。

    甚至他还拿刚刚遇到刺杀的小皇帝说事,认为那样做对经常出没在玉津园的皇帝不太安全。

    赵祯立刻就怂了,他无奈的看一下石中剑,眼神里既有恐惧又有对收入的贪婪。

    石中剑帮他想了一个法子,那就是玉津园的开放,不但要限制地段,还要限制时间。

    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防止影响学生们的授课。

    于是这件事情就基本上被商定了,但这毕竟是皇家园林,总要听取一下宗室子弟和朝廷大臣的意见。

    所以相关的项目还没有运行起来。

    但这并不能影响白永安另外耍弄一些招人的手段。

    比如他对中立学堂进行了扩招。

    扩招的范围仅限于实用主义课程,虽然仍然限制报考年龄,但却向考生父母格外强调,说实用课程至少可以养家糊口,这在汴京这个富贵地方,其实是很不易的一件事情。

    虽然有很多考生,尤其是那些前两次报考落榜的考生,成为了他这批宣传的重要受众,为此学堂竟然额外的得到了一笔学费收入,甚至还有一些世家豪族愿意捐资办学。

    但这,显然就违反了赵祯当时的仲裁,同时也违背了石景润对师资力量的规划。

    因此,石延年不得不紧急出动,从汴京城和附近的州县里,搜罗了一大堆堪用的教书先生。

    同时,学堂在课程安排上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后来的这批扩招生,因为师资力量的同样扩招,而不可能享受到忠君类课程的高质量教育,所以,中立七书的部分内容,尤其是文史类的知识,也被挪到了石延年的名下进行讲授。

    石延年为此而上丧失了很多喝酒的时间。

    但是,这还不是白永安的全部计划。

    赵祯带来的那些匠人,很快也遭到了他的毒手。

    更郁闷的是,赵祯又一次没有足够的理由去阻止他。

    因为他们两人,甚至包括石景润在内,都认为大宋应该着重强调造作器物方面的发展。

    所以,当白永安号召学生们学习一些炼铁知识的时候,剩下的那两个人根本就找不出理由来。

    当然,铁匠们的手艺是不可能随意传出去的。而且按照中国的传统,他们即便收徒也是类似传帮带的那种形式。

    为此,白永安还专门煞费苦心的设计了一种崭新的工科教授职位。

    教授这两个字在宋朝时仍然是官职称呼,但宋朝人早就已经把各种官职称呼融入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成为了一种阿谀奉承的方式。

    比如员外郎这种六品大员,早就已经成为了对一些富户商贾们的称呼。

    所以这个职位的设置,也没有引来太多的争议。

    争议的是,白永安用一笔首付款加上长达二十多年分期,外带奖励的方式,购买了那些铁匠们掌握的技艺,并让他们以如上的收入作为报酬,负责对孩子们传授这些技艺。

    而且,白永安还答应对方,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免除徭役。

    这在大宋朝,可是难以拒绝的优惠条件。

    由此,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铁匠们竟然真的在玉津园里,教起了这群刚刚入学的孩子们。

    一些学生家长随后也提出意见,认为孩子们的课程设置有些不务正业。

    甚至有人主动提出了退学。

    但白永安都不为所动,继续我行我素的执行着自己的计划安排。

    甚至,他还在玉津园门口开了一家钱庄,有她早期的那些学生们负责在里面打理。

    由此以来,他一手制造了巨大的生源需求,而另一只手又想方设法地尽可能去满足,最后用当初与赵祯的共同理想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这一套操作下来,白永安已经将学堂的规模扩大了一倍不止。

    因此,当李娘娘终于和老宦官商量好潜伏方案的时候,玉津园里的热闹。已经不是往昔可比。

    这一天,朝中声名显赫的八大王赵元俨,终于又有时间,陪着自家侄子到玉津园来玩耍。

    而李娘娘则穿上了一件从宫里偷运出来的宫女服饰,跟在一名老宦官的跟班身后,打着为皇帝准备膳食之类的幌子,混进了玉津园之中。

    在皇帝最初经常出宫的时候,这样的准备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外面的食材不但入不得皇宫当中太监们的法眼,还总是让他们觉得不太安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