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昌邑籍田铜鼎……” 大量关于“籍田”的刻字,被社科院考古所的大家发现。 这个发现,算是让大家心里有数了。 原来这些铜鼎,并非是用作彰显地位的礼器陪葬的。 这些铜鼎,是刘贺在参加籍田礼时,铸造的礼器。 所谓籍田礼,是古代吉礼的一种。 即孟春正月,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 这个礼制,在汉代被发扬光大,天子亲自带头,在每年春耕的时候,亲自下田劳作,以示重视农耕。 在西汉,这种“籍田礼”,已经发展出了一套成熟的系统。 从天子到诸侯王再到列侯。 只要是有封邑的人,不管封地大小,都会在春耕的时候,带头进行籍田礼。 一方面是以示自己对农耕的重视,一方面也是乞求上天,能够给个好收成。 在举行籍田礼的时候,在亲耕之前,要先祭拜神灵,并且送上太牢。 这个时候,就是铜鼎需要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太牢祭品都是放到铜鼎之中,然后献给神灵的。 这个时候的铜鼎,象征的就不是权利了,只是用作一个祭祀的工具,回归了其最早的用途。 其实鼎这玩意,最早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就是用于煮饭以及祭祀的。 只是因为在上古部落时期,掌握了“祭祀”权的人,往往是部落最有权利的那个人。 华夏远古部落时代,神权和王权是合一的。 从传说中颛顼帝绝天地通后,华夏上古时期的圣王们,就是又掌握王权,又掌握神权的人。 是拥有神之血脉,可以与神灵沟通的天之子。 而非像西方那样,宗教与政治是分开的,神权和王权分属于教皇和国王。 所以,当圣王们主导祭祀权后,渐渐地鼎就演化出了权利的象征。 特别是商代的时候,商人不管大事小事,心情好还是不好,都要杀个人牲祭祀祭祀祖先,频繁的使用鼎作为祭祀时的工具。 所以,久而久之的,拥有鼎就等于是拥有权利了。 鼎也从商代时,只有“祭祀”“蒸煮食物”的作用,演变到周代成为了权利的象征。 而刘贺的这些鼎,大部分都是他在籍田礼的时候,用来祭祀神灵时铸造的。 理论上来说,确实不算是专门铸造来作为礼器的,从鼎上的刻字就能证明。 但是,等到他去世后,这些籍田礼所用的铜鼎,都一起陪葬入墓室之中,多多少少也有点违礼了。 只能说,西汉不愧是从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的王朝,礼崩乐坏的确实很彻底。 根据史书所记载,到西汉立国的时候,刘邦找遍全国,都找不到几个还懂得周礼的人了。 以至于西汉初期基本上没有完整的礼仪制度,叔孙通想要重建礼制,最后也只来得及搞了套大朝仪时的礼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