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耳室是掏洞建造的,所以顶部其实并不存在重荷问题,并没有遭受到过大的压力。” “而且顶盖石周围也没有空隙可以让它们产生位移了,凿出来的空间就这么大。” “顶盖石就算裂开了,应该也不会下塌的,还是挺安全的。” 傅谱抬起头,忧心忡忡的看向了西耳室过道上方的三块石板。 “倒是这过道顶上的石板,断裂情况也很严重,随时会有崩塌的危险。” 这座越王墓的位置,非常的巧妙。 在中心的前室、主室、后藏室,并没有处于岩石层,上头就是泥土层,顶盖石要承担20米深的填土压力。 《剑来》 而东西耳室,以及后面的侧室,则是横向往岩石层里凿出来的洞,三壁都直接用岩石层来当墙壁,只有顶部搭了顶盖石。 这顶部搭的顶盖石,象征作用也大于实际作用,没有承重压力。 但是过道上的顶盖石不一样,是真要承受20米泥土层压力的。 虽然现在上面的泥土层都被清理干净了,但是这种“承重”的顶盖,只要产生了裂痕,就有倒塌的风险了。 傅谱连忙派人找施工队,将过道这边的顶盖石加固,并且做了支护防塌陷措施后,这才放心的开始进行了清理工作。 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门道处,原本应该处于西耳室墓门后的,一堆陶器,以及陶器队上的两个大铜鼎。 也是这堆陶器,和两个大铜鼎,挡住了广州考古所进入西耳室的步伐。 而且,在这两个大铜鼎中间,还有一个空缺位置,看得出来原本应该还放了一个大铜鼎。 那个在前室里看到的,明显不属于那位“景巷令”陪葬品的大铜鼎,以及几个陶器,就是来源于此。 是在木质的西耳室墓门腐朽后,滚落进前室的。 看着面前门道处堆积厚度高达40厘米的一众青铜器和陶器,傅谱指挥着几个广州考古所的研究员,爬上长竹梯。 “开始清理吧!” “先从最上层开始清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