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瞻基瞬间觉得自己的心都凉了。 自己早该想到于谦此时相比前世还算是年轻气盛,前世没有听进自己的劝阻,更别说现在了。 朱瞻基想起上一世,于谦已经年过中年还是一头倔驴的样子。 不由的摇了摇头,随后像是认命一般叹了口气。 随他去吧。 而汉王此时正满脸欣赏的看着于谦。 这小子不愧能留名千古。 看看,这头真铁! 这性子,真直! 不过,求真务实。 算是我辈考公人的楷模典范。 随后汉王带着看热闹的意思,看向了朱棣。 若然看到朱棣那张脸瞬间冷了下来。 汉王抓起桌面上的瓜子,开始做起了吃瓜群众。 不错,好看,速更! 朱棣站了起来,慢慢向于谦走近。 朱棣那如猛虎一般都压迫感,瞬间让于谦心跳快了几分,但是脸上还是一脸的坚定、倔强。 只因于谦自小生在在钱塘,此地盛产粮食,可是年年收成不好。 每家每户还要上交赋税,百姓们苦不堪言。 甚至于谦自己的母亲劳累出疾病,都为了供于谦考取功名,而舍不得去看大夫。 于谦永远忘不了,自己那面黄肌瘦的娘每每咳嗽不止时,总是自己去山上挖些不知名草药了事。 以至于这疾病就拖到了现在。 要不是大皇孙仁慈,将自己的娘接到了应天府,还找了医术高明的大夫。 自己这心中总是会挂念,生怕自己在考取功名时,自家娘撒手人寰。 所以,于谦是苦日子出身的进士,他见过人间疾苦,更能对天下人的苦难感同身受。 更能为天下人着想。 这时,朱棣已经走到了于谦跟前。 “哪里人?” 于谦行礼。 “杭州府钱塘县。” 朱棣叉腰转过身来,脸上尽是不解的神情。 “钱塘县的百姓过得很苦吗?” “朕记得钱塘这个地方气候温宜、土地算是肥沃、也不缺水 。年年都盛产粮食啊!” 随后朱棣转过头。 “你可知,朕的边疆百姓,那里气候恶劣种不出粮食不说,还经常遭到蒙人侵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