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坐在赵王下首的朱瞻基,看着眼前这个熟悉的场景,不由的想起上一世。 遥遥记得,上一世,也是这个时候。 于谦和其他两名进士在国宴上觐见。 那时的于谦因家中寡母过世,而饮酒过多,酒后失言,被朱棣所贬。 随后,因一纸戍边策论,老爷子让自己收复此等大才! 虽然于谦被贬后也算是被自己收服了。 但是朱瞻基总觉得,太晚了。 贬了此人整整九年! 九年,可能做太多事了! 此等大才,就应当早日为朝廷贡献出自己力量。 如今,朱瞻基早早就把他家的寡母接到了应天府,并派了医术高明的御医,时不时去为于谦之母把脉开药。 这几月看来,于谦母亲的身体见好。 连带着于谦也无比感激自己。 朱瞻基想到这种种,嘴角露出满意的笑容。 如此大才,不早早收入囊中。 更待何时? 而太子也是对于谦颇为满意,但是他更加没有想到的是,这样有才能的人,竟然是自己的那不满二十岁的儿子先发现的。 太子知道,于谦这种人才,朱棣也会喜欢的。 将来必定要进入内阁! 为朱棣、为自己、为朱瞻基效力。 只是此人处事还不够圆滑,以后得让朱瞻基多教教。 这三人第一次面见朱棣,齐齐叩首,行跪拜大礼,随后起身低眉顺眼的站着。 朱棣的眼睛一一扫过这三人的脸。 便叫人拿来笔墨,洋洋洒洒写下四个大字--国库空虚。 三人眉眼沉静的看完题目。 除了于谦,其他两人相互对视。 曹彬最先站出,洋洋洒洒长篇大论一堆,总结下来就是增加百姓赋税。 于谦听后,鼻尖发出一声嗤笑,随后面露不屑。 曹彬看见于谦对于自己的见解很不屑的态度,咬了咬牙,暗暗记下这个仇。 随后便是杨论,他规规矩矩的附和了曹彬的观点。 接着,便是于谦。 “愿陛下收敛好战之心,与百姓一同休养生息,散恩于天下!此局,可破!” 顿时,所有人都不说话了。 愣愣的看着于谦。 此子,不要命否? 朱瞻基一拍脑门,自己前几天才跟于谦千说万说,让他说话好听点。 结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