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同志们对高振东惊为天人,这位同志“杂学”范围之广,未免也太夸张了一点。 不过想到这东西应该算是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同志们又释然起来,反正都是数字技术,作为计算机领域金字塔顶端位置的高振东同志对此考虑得多一些,好像也正常? 不过在委总工那边,想法就不一样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高振东早就在思考这些问题,否则这些支撑技术和装备,不会如此丝丝入扣,每一个都在他提出巡航导弹之前,就被安排得如此妥当。 而没安排好的,他干脆就自己上了,比如现在的这个DEM,他甚至贴心的为同志们准备好了地图标准…… 想到这里,他突然心里一动,这个标准对指挥系统来说,简直就是绝配啊!沙盘!把沙盘搬到计算机里面去! 太高精度的可能不行,但是精度不那么高的,也许不是没办法,毕竟现在C6132N都出来了。 “振东同志,这个标准,也给我们这边来一份,我想能用上它的地方,恐怕不止这么一点。” 高振东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想法,点了点头:“嗯,好的。这个东西要想用得好,恐怕得C6132N那个级别的机器。” C6132N,大致可以看作是80386,倒是也能勉强跑得起来,至少研究没问题。 果然,他又是把计算机硬件先准备好,然后才开始掏技术。 同志们又坐下来,比较深入的讨论了一会儿关于巡航导弹的研究细节,同志们赫然发现,这东西好像已经有点齐活儿了。 至少距离样弹飞起来,只差一个壳子。 发动机,有西南的微型涡扇。 制导,有激光陀螺仪捷联惯导。 动力、制导都有,就差外壳和集成,而这,正是这帮搞导弹的同志们的强项。 至于飞控系统等等这些,同志们搞反舰导弹的经验也不是吃素的,转手就能用得上。 至于地形匹配,可以慢慢来,专用的地形匹配雷达需要一点时间,制导算法也需要时间研究,不过这个问题不大,反正地图本身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地图自由。 第一个版本,就高精度激光陀螺仪捷联惯导+核弹头,其实也挺好用的。 委总工此时突然有了一丝紧迫感——糟了,现在最大的问题,反倒是弹头小型化! 小型化弹头虽然有把握,但是能不能这么快就做这么小,还难说。 但是这个事情在这个会上就没法说了,只能说是先把规格定下来。 仿佛是听见了他的心声,高振东一边擦黑板,一边笑道:“其实这个东西改改,就是反舰导弹,或者说技术能用到反舰导弹上,120公里以上的反舰导弹,用这个的技术改个轻型的,再用这个弹体改个重型的,基本上也就齐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