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蒸汽机车-《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2/3)页

    “放心吧首辅大人,我定不负所托。”

    黄志朋倒是很有信心地回应道。

    他是家族的学堂之中教育出来的工匠,随后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都很扎实,交给他,严凌也放心。

    随后,严凌又叫来了教育部的尚书,教育部与宣传部一样,都是最近新成立的部门。

    在占据各个府县之后,除了第一时间安排各级政府机关进驻,部队驻守当地之外,他最重要的便是设置学校。有的从本地就有的私塾、书院改造,有的便直接新建,还要派遣各科老师。

    毕竟教育乃是强国的大计,教育普及更是重中之重。

    江浙军政府强制规定,所有学生七岁必须入学,经历过六年的第一阶段私塾教育,再经历三年的第二阶段学堂教育,才可以正式就业。

    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多百姓面临着难以负担家庭生活以及缺少一个劳动力的情况,为此政府还会给这些家庭发放津贴。

    此时大多数的人都不识字,把读书人看做是‘文曲星下凡’,自己的孩子能够读书,自己又不至于饿肚子,他们其实也是很开心的。就算有个别人家不愿意,政府又是强制,又是发津贴的,最后也是将孩子们送去了私塾。

    不过,士大夫们普遍都不希望看到这些。要是苦哈哈们的儿子跟他们一样能够科举做官,那谁来伺候老爷们呢?

    然而严凌可不管这些,在他的政府里,只要有能耐的,都有上升的阶梯。

    而此时的学堂里面也不只有男娃,还有女娃。

    妇女能顶半边天么,在江南等一些开放地区,因为工厂的冲击导致手工业早早就七零八落,其实已经有很多妇女在工厂里做工了,对于这些并不是很有抵触。

    不过,也有部分地区很是反对,严凌也不敢强迫,生怕弄出一些过激的情况来,他也退了一步,在一些地区暂时先设置了男校与女校,这样一来,勉强令一些老学究们接受。

    总体来说,局势是向好的,可以想见,未来的军政府统治之下,该会出现怎样一个文华盛世。

    放眼整个天下,当时有气魄与能力这么做的,也只有江浙军政府了。毕竟光是这些就是一笔巨大的费用,哪怕是最强盛时期的帝国也不敢这么玩。

    “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这么多的教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