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王守仁走了,之后发生的事情群臣并不知道。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又一个心怀正义的官员反对刘瑾的暴行,最后惨遭贬斥。 很多人都被吓住了。 毕竟十年寒窗,就这么舍弃掉,实在也是可惜。 许多人被迫或主动,投向了刘瑾的怀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威势更盛,达到了大明的顶点。 有人甚至称他为: “立皇帝” 而这位立皇帝,也确实符合他的这个外号。 内廷有剩下七虎作伥,外朝有无数党羽为之效力。 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这个时候的刘瑾都已经达到了权势的巅峰,他和皇帝,真的只差一个名号和一台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 但是刘瑾在志得意满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问题。 在自己的这个王国之中,还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点,格外明显。 陈国公严渊,身兼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三千营提督、太子太保重任于一身的勋贵,真正的大明顶流。 在他率领下的勋贵们,是刘瑾手下朝堂的一股清流。 这个点,让刘瑾感到很不爽。 更重要的是,他想要彻彻底底的掌控大明,就绕不开兵权,而兵权,绕不开陈国公。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就派遣亲信宦官镇守各地,借此插手兵权,但是这一回有五军都督府在,他可就没法子了。 所以,必须让陈国公也同样向他俯首,或者……搞他下去! 正德二年,他等到了机会。 从弘治朝开始编写的《通鉴纂要》,在这一年,编成了。 自然是先要呈给刘瑾的。 至于刘瑾,他对于这种东西其实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他之所以要看书,本意是想要诬陷负责抄写的翰林编修官们抄得不清楚,以重抄来提拔自己的党羽。 可是当看到编修官中的一个名字时,他改变了主意。 “翰林院编修……严嵩。”刘瑾盯着这么名字喃喃自语。 随后,他像是做下了什么决定一般,转头问道: “这严嵩,抄写的是《通鉴纂要》的那一段?” 等到翻到那一部分之后,刘瑾连看都不看一眼,转头就对谷大用说道: “你看这一段,抄写得甚是模糊不清,是什么意思?” “这本书可是先帝下令编撰,由李阁老主编的,何等重要,他竟然抄写成这个样子!” “这不仅是对李阁老辛苦成果的亵渎,更是对先帝的不敬啊!这我怎么能忍?” “大用,立刻把他逮捕下狱,问明白他的背后是否有人指示!” “爷,那是严氏……”谷大用话说一半却停了下来,他已经明白了刘瑾的意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