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人知道这个老人心中的惊涛骇浪,而也就在他内心激荡之时,一个声音忽然从外面传来: “老爷,有宫人来了,说是带着皇上的谕旨。” 谕旨? 杨士奇有些疑惑,他整了整衣冠,走出了房间门。 宫人将谕旨交给了他,便匆匆离去,任凭杨士奇怎么询问塞银子都不肯多说。 而随同那谕旨而来的,还有一个包裹。 杨士奇不明所以,但是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多半不是什么好事。 他先展开那谕旨。 上面写着一句话: “汝子上违国法,下逆家规,朕实不可偏袒,如何处置,请君自决。” 杨士奇的心顿时揪了起来——怕不是自己的儿子闯祸了。 他立刻打开那个包裹,果不其然,是一封又一封弹劾的奏折。 他一封封地看过去,越看,越是心凉。 这些年他的儿子仗着他的权势,在泰和横行不法,欺男霸女,杀害百姓达数十人之多,使得民怨沸腾,百姓苦不堪言! 而这些,他根本就不知道!很明显,家里人把这些事情给瞒了下来。 看完了包裹里的弹劾奏章,他再去读一遍谕旨,这一次,他终于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交给你处置,那还能怎么处置?这样的大罪,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杨稷所作所为,是绝对无可赦免的,杀死数十人,你就是把所有权贵们的丹书铁券合起来都不够免死的。 想到这里,杨士奇的脸颊不由地抽搐了起来,原本升官的喜悦早已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悲痛。 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两行热泪从眼角留下,这个老人趴在桌子上呜呜哭了起来。 但是最后,他却又不得不做出那个令他心痛无比的抉择。 次日,内阁次辅杨士奇上书,历数其子杨稷不法事,请斩杨稷。 正统皇帝应允,命收杨稷入诏狱,秋后问斩。 随后,杨士奇上书,自言有愧朝廷与百姓,请求辞官归故里。 朱祁镇挽留数次,见杨士奇去意已定,也就顺手推舟,令他致仕。 这一年,大明的首辅与次辅,同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 “父亲,何必如此……” 南下回江西的马车里,杨士奇的次子不解地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