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棣越发老迈了。 不得不说,看着曾经和自己同时代的人不断凋零,他也有着一种风雨飘摇之感。 对于一个皇帝,他的年龄已经算是高寿。 北方已经平定了;下西洋依然在持续,稳定地给大明带来收入;迁都已经完成了,大臣们跟随着朱棣往北,勋贵则分为了两支,洪武勋贵普遍留在了南方,而永乐勋贵则跟着朱棣来了北边。 大典早就完成了,倭乱,也在永乐十七年广宁伯刘荣打出的望海埚大捷之后彻底平息。 自从朱高煦就藩之后,朝廷也没有再出现什么大的波折。 永乐朝,也在平静中,慢慢走向了尽头。 只是,朱棣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人生的暮年,还要最后迎接一场风浪。 …… 永乐二十二年。 京师一座府邸的密室之内,两人正在悄悄地说着话。 其中一人面白无须,声音还有些尖细,竟然是一名宦官,而另一人则身材健壮,显然是一名武将。 “赵王,知道这件事吗?”那宦官名叫王俨,是大内的宫人,此时神情颇有些紧张。 要是赵王不认可,那可就是白忙活了,说不定到时候朱高燧登基,还要反过来把屠刀对准他们。 “赵王……没有说话,只是放下茶杯,便离开了。”武将名叫孟贤,却是赵王的心腹,同时也是常山中护卫的指挥。 他此时还有些惴惴不安,但也有些兴奋,毕竟这是弑龙的大事! 没想到,只是跟着赵王进京,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 却原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朱棣的身体愈发不佳,近些年多躲在后宫之中,令朱高炽总领朝政。 在这位太子殿下的领导下,大明朝越发昌盛,但是与朱棣颇为重用宦官,甚至在永乐十九年的时候利用宦官建立东厂不同,朱高炽却是极其厌恶这些人。 王俨,就是因为仗势欺人被朱高炽责骂,于是心怀不满。他联合其余挨骂的宦官,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关系,虽然没有得逞,但是也使得太子进见永乐的次数越来越少。正好朱高燧进见皇帝,他当即认为这是离间有了效果,陛下对赵王属意,于是有了异心。 而赵王的一言不发,成了此事的最后一根稻草。 “妥了!”王俨闻言顿时大喜,这分明是默认的意思! 这个朱家老三,终究还是没有能够克制住自己的野心。 让两个哥哥专美于前几十年,他终于也打算对皇位,进行自己的最后一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