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在李景隆的军队赶到的第二天,北军的先锋便赶到了,这打了李景隆一个措手不及,他以为对方至少要整顿一番兵马来着,却不想朱棣知道打蛇不死的道理迅速追击而来。 灵璧不是大城,不可能长期据守,但是哪怕北军只有三万多的骑兵赶到,他也不敢出城。 以现在南军的士气,只怕会被这几万人给打溃。 没有办法,他只能下令巩固城防,而没过多久,朱棣便亲自率领大军赶到,这下子是更加走不了了。 朱棣手下有十五万人,毕竟之前也折损了相当的部队,还要留下士兵看守投降的敌人。 朱棣其实是打算围而不攻,等到对方粮绝再行决战的,毕竟灵璧能有多少粮食,南军辎重已经尽失,支撑不了多久。 但是现在有更好的办法,这个方法就在于严铿不久之前收到的从城内被一支箭羽带出的信件。 当夜,李景隆刚刚安排好防守事宜,准备就寝,却突然听到城中传来了骚乱的声音。 他转身拉开窗帘,只见城池之内的数条街道燃起了熊熊的大火。 那一晚,县令家里的仆人、衙役们在城内四处纵火鼓噪。 南军此时已经是惊弓之鸟,听闻如此大的动静,还以为是北军入城,顿时阵脚大乱,北军还没有开始攻城,士兵们就已经四散奔逃。 严宝臣趁机带人打开了城门,北军如潮水般涌了进来。 南军大溃。 朱棣之前围城的时候,将灵璧的北、西、东三面围住,但是留下了南面,做为“围师必阙”的一面。 这个时候,南军的将领与士兵们仿佛找到了生路,听说南门没有北军,便一窝蜂地向那边涌了过去。 打开大门。 是汴河。 其余三路,尽被封锁,无处可逃,背后,是杀入城中的北军。 他们绝望地转过身,高高举起了手中的兵器。 两场大战,南军自元帅李景隆以下,共三百余名将领悉数被擒,南军五十万全军覆没,只有数万没有跟着李景隆逃向灵璧的溃兵才侥幸得活。 —— 这个时候的朱棣面前,是一片坦途。 再没有城池阻拦他了。 他的大军所到之处,一座座城池打开了城门,守将与县令站在门口,恭敬地奉上粮食、金银与县内的各种簿册。 但是朱棣没有理睬这些人,现在这些人的投效已经不重要了,他的眼中只有一个目标——应天。 只要拿下了应天,天下便将易主,这个时候他们的投效没有任何的意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