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寇娄敦急忙抱拳,掷地有声。 他之前差点被刘正投掷长枪射杀就憋了一肚子气,之后幽州对于乌桓的态度急转而下,上谷郡的诸多部落对蹋顿也有不服的声音,他都看在眼里,及至方才颁下和蹋顿争吵,其根本原因也是公孙瓒的人屡次攻破他们,身为武将,还是蹋顿心腹,寇娄敦自然有心为蹋顿震震士气,也想让公孙瓒那些人见识到他们的勇武。 等寇娄敦与咖辅出去,蹋顿又与几名首领大帅说了一阵,随后安排斥候前往广宁城打探消息,又派三名之前请战的首领大帅分别带两千人趁夜循着马蹄印谨慎追寻那些骑兵的踪影,就让人都散了,而他自己则跪坐到尚有余温的跪垫上,看起之前颁下看过的一卷——这也是颁下比划手势让他看的。 他望着卷首的“吴子”二字,心绪复杂。 事实上会收纳这卷兵书,还是以往听说公孙瓒喜欢此卷,他才派人在幽州大费周章地找到了这卷兵书。此后与颁下以及几个重要将领从中学习,也是抱着知己知彼的态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名正言顺地打败公孙瓒。 但兵书到手好几年的功夫,他自觉将其中不少精髓都化为己用,却还是打不过公孙瓒,而且时间越久,败的次数越多,他绝望地发现,不管自己有多少人,就算数倍于公孙瓒的部曲,也打不赢。 到了后来,兵书倒也完全废弃了,一来是根本没用,二来也是因为没有战事了,他的人明明恨不得将公孙瓒一众部曲挫骨扬灰,但真见到对方的人马,竟然完全没有战斗的胆气。 公孙瓒的部曲就好像昔日的秦国,性情强悍,政令严格,赏罚分明,应该如吴起料敌篇所言,是要用利诱的,但根本没有利益能够打动那些人。 他倒也明白,他们乌桓寄人篱下,本身就很贫瘠,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能够去利诱——或者说,他不舍得、其余族人也不舍得花太大的代价去投公孙瓒所好,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将公孙瓒养肥了反倒将他们灭族。 当初偶尔想想,也明白自己太过富有野心,明明乌桓算不上一国,还要仿照吴子兵法所言的内容东施效颦。后来倒也舍弃了,但颁下却一直没丢,说是读一读留点念想也是好的,还说失败就是暂时的困境,“小不忍则乱大谋”,总有一日会想出打败公孙瓒的办法,让乌桓强盛起来。 “小不忍则乱大谋……” 蹋顿嘀咕一句,算是明白了颁下的用意,随后又想起那句“我也有。你有吗?”,恍惚的神色在许久之后慢慢坚定下来,毡帐内有微弱的声音响起,火苗轻轻摇曳,毡帐外人声不绝。 “我有……” 声音在毡帐内反复响起,渐渐用力却压抑,然后,有蚊子嗡嗡作响,啪啪声不时响起来。 …… “杨凤那厮疯了吧!” 宁县城外的营地帅帐内,在自广宁回来的人将手谕送给田楷不久后,自广宁那边也有人带了消息过来。 那边传过来的消息倒是与手谕上所说的内容相差无几,要他们无论如何佯败一次,唯一不同的算是确认了时间——要他们在稍后可能到来的乌桓人偷袭中佯败一次。 至于佯败后如何,要不要反击,要不要去接应北上偷袭的一万骑兵……什么都没有说,于是在诸多将领集合之后,名叫徐和的大汉首先愤懑地叫了起来。 “他怎么不叫他们那些人佯败,让我们偷袭立功,这种事情都做的出来!”徐和又愤愤不平地道,不少人深以为然地或点头或蹙眉。 张曼成望了眼坐在一侧的田楷,看着田楷拿着那份手谕魂不守舍,只好自己出面安抚众人道:“此时不是争功冒进的时候,既然他们有意夜袭,我等也只能从旁策应了。佯败一场也没什么大的损失。马台,你先带几个人去通知大家准备,再安排斥候侦查戒备,我等再商议商议对策。” 这话干巴巴的,没有对杨凤他们偷袭意图的分析,也没有佯败后的具体方案,让人怎么都放心不了,所以众人也不免抱怨几句“怎么商议?!他们在哪我们都不知道……”之类的话表示拒绝合作,好在马台出去,他们也没拦着,算是给了张曼成一个面子。 张曼成也不由头大,忙不迭地望向一侧一名身着铁铠,长得极其俊秀的中年人,“子布兄,你说说,我等应当如何?” 这种时候,其实张曼成也很想说上几句,可他以往在青州通常就是集思广益之后就决定了,事情有成功也有不成功的。不过凭借着平日里的训练有素,遇到那帮青州黄巾贼,其实多半都是打赢的情况,后来人数一多,甚至出现一哄而上就平推,或者不战而胜的事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