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送别(二)-《三国之逆袭成王》


    第(2/3)页

    “三东家……”

    朱明躺在马车里,侧身探出头,望着瘸着腿的关羽,张飞丧服左肩膀的血迹,还有刘正微微瘸腿的姿势,神色不忍道:“恕朱某直言。我等都是贱命一条,近日侥幸得主公与二位东家的青睐,才在这场战斗中扬名。我等的本事,自己是知道的……如今有此名声,着实受之有愧。何况我等身中数箭,又有刀伤在身,更有伤寒缠身的可能,便是甘大哥有土药方,也不能完全防止。若过几天伤口烂透流脓,或是热病发作,伤寒爆发,那等听天由命的场面,不若真的死在战场……”

    “然后你觉得死得其所了!”

    刘正突然大喝道,“那怎么不直接自杀算了!”

    他扭头朝着关羽大喊道:“刀来!”

    “德然……”

    甘始劝慰一声,关羽与张飞也怔了怔,“大哥……”

    “主公恕罪!”

    朱明目光含泪道:“可我等还是想陪着你们再战……战场艰苦,你们三人的伤势,若是伤口发疮,有个好歹……”

    “那就滚回去帮我找人!帮我去召集医师方士,研制药材!就他娘的想着死!要你们何用!”

    刘正大吼着,捂着胸口隐隐裂开的刀伤,怒不可遏道:“打仗很光荣,很光荣是吧?光宗耀祖,流芳百世!都他娘的狗屁啊!”

    “死了什么都没了!我告诉你!你成了别人口中念叨的名字,过百世千世还在流传,可到时候有人说你与反贼为伍,其实就是个内奸!也有人说你就是狗屎,无论你有多好,到头来通通被人否定,你觉得好吗?!再回过头说,后世怎么说你,跟你有一毛钱关系!你活着才跟你有关系!”

    他拍了拍霍奴的棺木,又指了指刘始的,还有此次守护县令耿秋伊等人死去的士仁七人之中的三个人的棺木,又指向易水上漂浮的宛如星河的河灯,“还没死够吗?!还没死够是不是!”

    人群渐渐围了上来,李氏、耿秋伊、卢节公孙越……乃至远处正在嘱咐那两百余人一些事宜的故安令、县尉县丞等人,齐齐围拢上来。

    刘正目光含泪,朝着朱明怒吼道:“我告诉你,跟前两天一样,我他娘现在还是怕死!一样不想去!谁爱去谁去!可我不想过这种日子!朱明,我他妈告诉你,刘某人我……”

    他手指连连指着自己的胸口,双眸落泪道:“对,就是我!我是梦见过好日子的!四海升平!阖家团圆!所有人都能活得和和美美!我之前对你说,我要与一帮兄弟共舞天下,可天下一定在,兄弟不常有啊!我们得活着!创造一切条件让自己活着!要不然到时候的和平安康给谁过?!”

    “给后人?给其他人?那我们自己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有生之年好好看看自己荡平的天下!我说大丈夫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咱们打仗,视死如归,说到底,不就是为了和平,让身边的人都好过,让大家都平平安安地长命百岁,家庭邻里和和美美?!那为什么不能打了一定要去硬打,不能追求一些其他的东西!你今天死了可是什么都没了!可你活着,总有造福天下的机会!除了拿刀,咱们能做很多事情的!”

    他拿手指扫着夜幕、城墙、人群,声音嘶哑地哽咽道:“朱明!这大好河山,不是只有刀戈。瘟疫、疮伤,旱涝……天灾人祸,到处都有人在丧命,哪里都有需要你的地方。你既然活着,还清醒,而且有此盛名,为什么一定要逞强?不能曲线救国?”

    刘正捂着隐隐作痛的胸口咳嗽几声,擦着眼泪道:“你把我的话带回去,传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知道,只要动一动,努努力,很多事情看似无用,实际上并不是无用功。你今天召集一个医师帮忙研制疮伤药,他不做,那你就求他,然后再联系其他医师……今天教一个人刀法,教他保家卫国的道理,这也是用处。”

    “这天下是由人组成的,看似千千万万,可你的想法已经能够影响一小部分人了。自然,就算只能影响自己身边的人,只要有一个人听了,那你留下的道理,也让他传下去了……像你这样的人多了,后代都感受到和平安康的不易,为国为民的重要性了,我大汉世世代代才能昌隆不息,而不是纯粹的口头上说说,描绘那种日子……你把这些想法带出去,也是在为我大汉做事……不,起码在我刘某人做事。”

    朱明目光悲恸,痛哭流涕,赵犊三人也痛哭起来。

    刘正拍了拍朱明的肩膀,有些有气无力地道:“往小了说,你回去养伤,不是才能有更好的状态过来帮我吗?死?对,你说不定会像你说的那样死了,可是你去战场只能影响士气,而回到家里,你还有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就算解决不了,你患病时候的心态怎么样,症状如何……总要留给世人的,这些也是宝贵的财富,让未来的人,能够解决这些疑难杂症。”

    “主公,某家知道了。某家一定好好养伤。”

    朱明艰难地爬了起来,跪拜叩首道:“朱某恭送主公,祝主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祝我大汉昌隆不衰!”

    “我等恭送主公,祝主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祝我大汉昌隆不衰!”

    赵犊三人齐齐跪拜道。

    见此一幕,卢节目光闪烁不止。

    公孙越也有些动容。

    李氏拍了拍一旁的棺木,神色又是欣慰又是悲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