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32章 解试(求推荐收藏!)-《诸天谍影》


    第(2/3)页

    头顶上是数根粗大的竹管,竹管上有一排排细孔喷水。

    考试就是考试,需要变通。

    这是以防有人替考。

    但各州县高层的动向,就在向明教明白无误地展现出敌对的信息。

    其中还有负责考务的胥(xu)吏,在贡院门前列队,每人手里举了一块牌子,跟机场接人似的。

    在右侧的棚子中,他板着脸对众学子道:“在参拜至圣先师前,须沐浴更衣,你们有一盏茶时间,再到出口处领取自己的物品。”

    他们严格盘查考生,姓名、籍贯、年龄,相貌等等。

    道观不似佛庙人来人往,黄尚乐得清静,读书习文,为解试做最后的准备。

    他的学问已经到了。

    因此唐代考生进场时,不仅要把携带的物品检查一番,还要被上下里外、仔仔细细地搜身,期间免不了上下其手。

    无缺和夜莺没有掉以轻心,在这个关头,他们不能分心保护黄尚一大家子。

    别的考生都看着考官,毕竟真正掌握他们命运的,是活人。

    毫无疑问,黄尚正在给考官分类。

    后世总称孔孟之道,将两者并称,但在宋朝,孟子其实还没达到那样的高度。

    在汉唐时,孟子只是儒家先贤之一,并不出众,直到韩愈横空出世,推崇孟子,创立道统论,说儒家道统是尧传舜,舜传禹,禹传汤,汤传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孔子,最后由孔子传给孟子。

    黄尚进去栅门,满眼便是等候入场的士子,和维持秩序的巡兵。

    三年一度的科举,终于开幕。

    顺带一提,后世总结唐宋八大家,韩愈的地位都是相当特殊的。

    何氏和朱颜没有死,被囚禁了起来。

    待所有人都验明正身,打牌的胥吏,才带着他们继续往里,却依旧不是进考场。

    因为在文学上,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先驱者。

    接下来,就是揣摩考官。

    别以为解试不会出问题,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阴沟里翻船的事情,真的难说。

    ……

    当然,这也就是对文人好到极致的宋朝了,费时费力。

    之后,就是捂盖子。

    这样士子在里面洗,监考人员就能在外面查。

    黄尚觉得很庆幸。

    永州贡院前,早已围上一圈栅栏。

    ……

    实际上,这是防夹带的手段。

    果不其然,黄尚仅仅是露出征询,夜莺马上喜孜孜地去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