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收服-《崇祯故事》


    第(2/3)页

    贴着韵秋的脸,杨铭一边吻着她,被子里的手也开始在韵秋身上游走起来。

    “嗯……”韵秋呻吟了一声,杨铭抚摸的手不小心碰到了她腿上的伤口。

    “这伤……,真不是地方。”杨铭嘻皮笑脸地说:“我要起去撒尿,你去不去?”

    “你自己去吧。”韵秋无可奈何地说:“我已经起床过了。”

    杨铭翻身下了床,披上他的袴褶袍子,前去拉开了房门。一阵寒风扑进屋子,眼前顿时一片白茫茫的亮堂。

    “韵秋,你看,好大的雪!”杨铭回头对韵秋大叫起来。

    “以前在辽东的时候,天天都下雪……”韵秋冷冷地回了一句,目送着杨铭出了屋子,心里不知怎么却扑扑地跳了起来。

    片刻功夫,杨铭又回到房里,嘴里念叨着:“好大的雪……,韵秋,有首诗怎么形容的?你听过没……”

    “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迎风一泡尿,遍地黄窟窿。”

    “什么歪诗?!”韵秋忍不住笑了起来,冷艳至极的脸上露出一抹红晕。

    杨铭看着韵秋,目光有些发怔,“韵秋,你笑起来好漂亮……”

    韵秋低下头,收起了笑容,不理睬杨铭的奉承。

    “今天不跑操了,我们去弄东西吃。”杨铭走到床边问韵秋:“韵秋,你想吃什么?”

    “随便。”韵秋低着头轻轻地说。

    “可没有随便这个菜……”杨铭追问着,“说吧,你想吃什么我要厨房去做。”

    再三询问,韵秋低着头只是不吭声,杨铭没法只好自己出去了。

    门带上了,但是没有落锁的声音。韵秋的心猛地一跳,身体一阵颤动,但最终却还是归于沉寂,她靠在床上,闭上了眼睛。

    屋子里一片冷清,刚才的欢声笑语消失了,一阵难以割舍的眷念伴随着孤独的感觉在韵秋的心里升起。韵秋咬着牙,极力地想摆脱这种感觉,但是偏偏剪不断,理还乱,心中酸酸楚楚的感觉缠绕得更紧更密了。

    一声叹息,虽然只有一刻多钟的时间,韵秋却觉得像等待了一年那样漫长。终于,杨铭提着食盒回来了,在他跨进屋子的那一刻,韵秋感到自己纷乱的心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来,吃东西吧。”杨铭将食盒放到床头上,取出里面的各种食物。

    “春卷、小米粥、肉包子、油条、豆汁……,你要吃什么我拿给你。”

    杨铭说着,却发现韵秋一双丹凤眼紧紧地盯着自己。

    “你……,怎么了?”杨铭问。

    “你会一直对我这么好么?”韵秋忽然问了一句。

    “这……”杨铭手一抖,碗里的豆汁差点荡出来。

    “男人,都是虚情假意,没一个好东西!”韵秋见杨铭愣着不做声,幽幽地说。

    校场的难民营里,一夜大雪,窝棚被积雪压倒了一大片。所幸窝棚的搭建之物只是些木头、油布和稻草,倒还没有什么人身伤亡发生。失去“家园”的难民们欲哭无泪,七手八脚地在倒塌的残墟里扒搭着些许家什物件,大批的军士从对面的军营赶了过来,加入到清理重建的劳作之中。

    刘必显和丁有三在难民营里巡视着,一路上,时不时有难民围过来哭诉。看着这些饱受苦难的难民,刘必显不禁心中一阵酸楚。

    “丁总爷,把军营的粮食拿一部分出来,每个难民按人头发五斤粮食。”刘必显对丁有三说:“若有不足,我回去再给丁总爷调拨过来。”

    城里的难民有一万多人,每人五斤粮食,那就是五六百石(明代一石为153375斤)。丁有三心中有些不舍,但刘必显发了话,他自然也不会反驳。

    “刘先生真是菩萨心肠……”丁有三赞叹了一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