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寒夜-《崇祯故事》
第(3/3)页
“他为何要箭射满桂?”崇祯继续问道。
“满桂与虏兵一日交战十数场,兵势不敌而渐退至关宁军阵前。袁崇焕供称,为防溃兵冲阵,不得已放箭阻之。”孙承宗答道。
“虏兵潜越蓟西之事,如何供状?”崇祯冷哼一声,继续问道。
“袁崇焕供称,十一月十三日凌晨,虏骑二百,以四队列蓟州城下。袁崇焕领关宁军出城列阵与之对峙,越二时辰,虏骑忽去,而虏大军不知何时已潜越蓟西,趋京师而去。”孙承宗低声答道。
“两万关宁大军,据守蓟州,必不令敌逾蓟门一步,这可是袁崇焕自己说的,怎么就被二百虏骑给吓着了?就让鞑虏大军毫发无伤越过蓟州防线了?”崇祯恨恨地说。
孙承宗低头默然不语。这“潜越蓟西”一事,确实是袁崇焕绕不过去的坎,直到二十一世纪,史学界都还众说纷芸,莫衷一是。
崇祯见孙承宗不吭声,愈加愤恨,背着手来回急踱了几步,说:“蓟州本有刘策在守,为何袁崇焕一到,就把刘策遣回密云?若刘策兵在,虏军岂能轻越蓟州?”
这个问题孙承宗自然无法回答,只能一声长叹,低头不语。
崇祯看到孙承宗吁叹自责的样子,心里的气便消了一些,他停下脚步,又问道:“出城收殓阵亡将士的事办的怎样了?”
站在一旁的京兆尹刘宗周赶紧躬身道:“臣前两日带人出城清理过了,收殓将士尸身三万多具……”
崇祯的脸上扭动了一下,沉默半晌,恨恨地说:“都是祖大寿误事,若非他带着一万多关宁精锐临阵逃跑,此战又岂会落到如此地步?”
孙承宗看了一眼刘宗周,问:“申甫找到了么?”
刘宗周点点头,说:“申总兵力搏鞑虏,身中三十余箭,为国捐躯了。”
崇祯面无表情地微微颔首。
这申甫原是京师的一个游民,自称曾得嵩山道士秘传古战车兵书,又好言法术,人皆不信。此次虏兵入犯,庶吉士刘之纶、金声急病乱投医,将申甫推荐给崇祯,崇祯在便殿召见申甫,任命他为京营副总兵,并拨给内帑十七万两银子,让申甫招兵买马,制作战车。十二月十六日,满桂四万大军全军覆灭,朝廷急命申甫出城作战,申甫带着召募来的八千人夜里缒城而出,队伍还没走到芦沟桥,就逃散了一大半。至接敌,后金兵以五十骑出击,申甫部就溃败了,数千人跪而引颈受死。
盖因申甫所募之兵,都是贫穷人家甚至是乞丐子弟,完全不懂行军打仗的一群乌合之众,据时人笔记,当时京城里就算是年幼无知的“三尺童子”,也知道申甫必败。申甫既败,官员们不敢说崇祯所用非人,只能大肆攻击刘之纶、金声二人,说他们不懂军事,所荐非人。崇祯当然面子上也不好过,现在听到申甫确已战死,倒还算一条汉子,总算可以稍堵众人之口。
“这几日可有勤王之师来京?”崇祯问孙承宗。
“有几路勤王军已在路上赶来,快到京师了。”孙承宗答道。
“刘之纶已授兵部右侍郎职,勤王师到了,就让他领军出战吧。”崇祯面无表情地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