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皇帝是国家机器的主宰。 随着赵祯主意已定,不知多少人开始忙碌起来。 薛奎执掌下的开封府,甚至派遣出了所有能找到的衙役四处去张贴布告。 当然他们也很清楚,张齐贤继续躲在城里的概率已经不大了,因此城外的那些个郊区县城也应该重点排查,为此,提点开封府界公式事的两位官员也在疯狂的奔波着。 而除了他们之外,包括皇城司和内军巡院在内的特务机构,也在行动之中。 怀王堂内部的几位副堂主,更是在商议要不要派遣出更高级别的人员前去追杀张齐贤。 为此他们甚至还爆发了一次争吵。口水官司甚至打到了李娘娘那里。 好在身处巩县的李娘娘似乎对这一切都洞若观火,也不知道是不是旁观者清给他带去的好处。但他还是迅速的做出了决定,认为没有必要动用更高水平的相关人员。 于是,像狄青这样的外围人员,这几天难免就变得辛苦起来。 然而他们永远也不会想到的是,张齐贤实际上在步步高贴出去没多久,就已经知道了皇帝的心思。 其实就连他也没有想到,当初受他鼓励,而在中立书院就读的侄女儿,此时竟然成了要挟他的筹码。 那个卑鄙的小皇帝,名义上摆出一副类似“和亲”的姿态,但他张齐贤只是个市井之徒而已,又怎么会去奢望番邦诸侯一样的待遇? 婚姻或许可以说服很多事情,亲情也同样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这是哺乳动物本有的天性,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脱基因的枷锁。 然而人类偏偏是一种神奇的生物,他看似拥有着无尽情怀,但也可以麻木不仁到六亲不认的地步。 因此张齐贤在人生的前四十年里,不知道见过多少背信弃义的东西。 他知道现在的自己应该向谁学习——不是什么道德楷模,而是那些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的家伙。 为什么他要学习那些家伙呢? 他不是一直心心念念着要偷像皇帝的怀抱吗? 甚至早在皇帝做出他的决定之前,张齐贤就已经做好了投靠的心理打算。 那么现在的这些心理变化,似乎又与当时的想法背道而驰了呀。 其实这说起来很简单。 人的心态是非常微妙的,张齐贤是如此,皇帝赵祯也是如此。 皇帝虽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在他的内心当中也还没有想好,最后该怎样处理张齐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