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购买土地种植棉花等一系列过程,也都会打着这个作坊的旗号进行,当然到时候,许多事情还需要大家一起商量,才可能顺利地跑完所有的官府流程。 毕竟废弃养马监这件事情,目前还没有彻底放开来推行。 现在他们还是有机会的。 甚至有很多人都看到了其中的好处。 曹家当然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棉花的事情听起来有些玄乎,但耕地在那里总是跑不了的,只要有了收成或者是租子,不管这个商号的所谓股份如何构成,他们曹家作为出了钱的一方,总是应该能够分配到一些好处的。 而且赵祯也承诺了分红。 所谓君无戏言,得到赵祯的保证之后,曹家便拿出了两万贯作为本钱,顺利的成为了这个大商号的股东之一。 王绛所代表的玩家也拿出了两千贯,成为了一个小号股东。 连楚昭都代表他爹丢了一百贯进去。 至此,这个因为还没有名字而让人颇为担心的大商号,终于有了第一笔活钱。 曹家和王家的代表人物,也终于在看到赵祯满意的微笑之后,了无牵挂的离开了。 可是,这两万多贯的铜钱,恐怕还不够铺开一张大摊子。 需知道,汴京城里的中等之家,家资也得超过十万贯以上,这也就意味着,此等钱财,恐怕还不够在汴京城开一个简单的铺子。 要想融到更多的流动资金,恐怕他们还得另外再想想法子。 好在万事开头难,如今有了曹家和王绛的支持,剩下的应该也不太难做了。 甚至,白云庵已经迫不及待的见一赵祯,将学堂的名字,也写到了那个大商号的股东列表上。 这样一来,大商号的估值可不仅仅只包括这一笔活钱,因为白永安的具体操作是,可耻的将中立学堂的好几项产业,以及这些产业的相关技术,作价四十万贯算在了这所大商号的股份里。 而且,他的这些股份都是甲等股份,也就是掌握决策权的那部分,而不是仅有分红权乙等股份。 甲乙两等股份的设置,其实在融资过程当中还是颇造成了一些困难的。 有一些富商巨股就不喜欢这种自己掏钱,还说了不算的感觉,倘若不是中立学堂背后有皇帝的影子,想来他们更不愿意出钱。 反倒是那些官宦世家们,本着讨好小皇帝的想法,或多或少的都购买了一些股份。 而那些将门世家,宗室勋贵,除了流态后以及其亲近的那些人之外,都付出了数额不菲的代价换取了这家商号的股份。 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忠诚的表现。 虽然太后还在临朝执政,像皇帝也看不到亲政的希望,但他们都清楚。未来肯定是属于皇帝的。 因此提前结下一个善缘也是一件颇值得的事情,更何况还有现成的分红银子可以拿。 能够和皇帝一起分润好处,再怎么吃亏,也是容易和皇帝搭上关系的。 光是这一点,平时在家无所事事,基本上都靠皇帝恩泽过活的这些将门世家们,当然知道有多么重要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