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祯笑道:“这当然不忍心他们寒窗苦读之后,却只能落得辛苦半生的结局。” “陛下,辛苦半生是多数人的归宿。但倘若他们的辛苦,能为大宋带来更多的东西,那岂不是更好?做一个小小掌柜,虽然能够丰富学堂的财源,但倘若他们成了进士,学堂里的新学问,也将可以随着他们受到更多人的瞩目。何况,大宋的命运终究是掌握在进士手中的,如果您不想这些学生郁郁而终的话,恐怕还是得给他们多留一条出路。” 这话说的有些不太中听,但赵祯的脸色却只有一瞬间的变化。 继而他就缓缓的站起身来,转过身去对楚昭感谢道:“楚公子所言极是,欲速则不达,而且仅仅将这些学生,视为 改良大宋的工具,未免也太有失人性。” 他说完这番话,又转过眼去看白永安的申请,却见那位平时温文尔雅的先生,此刻已经变得愤怒交加。 而且那种几欲择人而噬的表情里头,竟然还因为孩子几分恼羞成怒的意思。 赵祯并没有什么察言观色的本领,但他身旁的兰园镇可是此中高手,当时就捏了一把小皇帝的手,试图暗示一下自己的发现。 但皇帝好像没看懂。 他茫然地瞥了一眼蓝元振,之后又觉得不妥,又看向了旁边的石景润,最后又转回脸去面对楚昭,问道:“楚公子既然已经为寡人解疑答惑,那么就再次烦劳公子,给这些可怜的孩子们一个更好的……课程安排。” 他说道课程这两个字的时候,虽然是无比熟悉的词汇,但却因为身后白永安的存在,竟然不自主的卡顿了一下,这让他心中对白永安的印象又增添了几个别样的标签。 而楚昭只当他是个土著皇帝,对于穿越者的世界不够了解,所以才会有所卡顿。 这当然不是什么值得起疑的事情,何况皇帝对她一向客气既然如今有所恳求,那自然没有不答之理。 “陛下,其实这个什么课程,已经不需要做得更好了。我们只需要找些个老夫子,教教这些孩子们诗词歌赋就可以了。这些是方便他们以后考进士的,而白先生所涉及的哪些,则可以让他们糊口保命。陛下大兴教化,为的多半也只是此二事而已。姑且求仁得仁好了。” 赵祯抚掌大赞:“那就依楚公子的意思,本学堂自今开始,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学习科举之学与湖口之道。只是这糊口二字听,起来有些不够文雅,说出去有些不太好听啊。” 蓝元振忽然也笑道:“科举二字,功利色彩也浓了些,不如干脆都重新起名字吧。” 赵祯点点头,示意蓝元振说的有道理,因问道:“那你觉得,叫什么名字比较合适呢?” 蓝元振一个太监,当然不愿意给自己添麻烦,当下就想着推脱出去启明这种事情,让更有文化的石景润和白永安争取吧。 但他正准备开口的时候,脑海里却突然灵光乍现,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旧事。 忽然,他有些鬼使神差地说道:“既然陛下所求的,不过是科举与糊口二事,而科举又应以中君报国为己念,糊口所来着,又是白先生亲传的,神鬼莫测之大道。不如就干脆将两类课程分别命名为忠君与求实。” “好!这名字取的好!” 赵祯又一次拍手称赞。 但白永安好像还不太愿意放弃自己的构想,他走上前去,尽量收敛自己的表情,躬身请命道:“陛下仁爱无双,既然愿意为学生们保留一条科举的希望之路,那么也请给学生们充分的自我选择之权,让他们可以在几门求实课程当中,自主选择一样,作为科举失败之后的备用方案。” 这话说的好听,但执行起来却肯定是要走样的,谁能够保证自己一定科举成功,倒出来,不还得是事先就掌握这门求实学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