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从来不曾参与过这套书编写的,时钟里竟然稀里糊涂的被许多人当成了是原作者。 而白永安辛辛苦苦地编完之后,却意外地发现人们仍然不知道他是哪根葱。 这让他非常无奈。 于是在几天之后,他重新出现在了玉津园之中。 玉津园的相关管理制度,在蓝元振等人的忙碌之下也被制定了出来,甚至政事堂还专门把这套制度要了过去,用政令的形式下发到了各级衙门和地方官府手中。 不过,随着相关知情人的逐渐增多,关于这所学堂的命名,意外的成为了大家争论的焦点之一。 有些人认为,皇帝将这所学堂赐给石中立,是极其不合制度的,毕竟玉津园尚且属于皇家园林,而里面的学堂竟然是大臣私有的——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石中立似乎也不能接受同僚们的各种非议,最关键的是,这所学堂虽然顶着他的名字,但整个建筑过程当中所耗费的所有钱财都没有经他的手,因此他连贪污的机会都没有。 见不到钱总是让人感到难受的。 因此他立刻上书朝廷,婉言谢绝了皇帝的这份恩赐。 不过对于皇帝赵祯来说,十宗罪的这种行为似乎是有点背叛的嫌疑,因此他立刻重新颁了一道内降指挥——没有经过中书门下附暑的私人非法诏令——让大才子石中立冠名赞助这所学堂的修建,还勒令他捐了二十贯钱。 消息传出,石中立自然是欲哭无泪,大臣们却觉得,这才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做法。 甚至还有一名汴京城的著名商股,希望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下一所学堂,为此他还专门在家里刨了一个深深的地窖,里面填满了铜钱生涯,是为下一所学堂准备的。 这一消息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许多大臣们似乎觉得自己更有资格享受这一荣誉,但他们确实不如那名商贾有钱。 不过汴京城里有钱的商贾可不少,于是就有人自告奋勇,希望和那位商贾一样,能够得到以后学堂的冠名权。 有一些更聪明的人物,干脆想要把自家招牌用来冠名。 甚至有些人愿意为下水的官员提供这笔赞助费用,以便官员们能够顺利的完成冠名,当然,他们同时也希望官员们能够宣传并照顾一下他们的生意。 最后开封府触动了一批衙役,抓捕了几个闹得实在不像话的山谷,此事才最终作罢。 而这些玉津园之外的风风雨雨,似乎都和小皇帝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它的玉津园之中,如今已经成为了九香四溢的海洋。 白永安万万没有想到,石景润的手法是如此之快。 “石兄弟可真是厉害,怎么这么快就做出来了?” “白兄啊,我就说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你快跟我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呀?” “这个很简单,你跟我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