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支书一挺身就从炕上下来了,急急忙忙的走到院子里,只见院子里乱七八糟的扔了一大堆袋子。 他用手按了按,只感觉里面里面是一颗颗的小颗粒,拉开绑绳一看,里面装的是燕麦。 陕北也是有种植燕麦的,支书哪能不认识? 大概一数,地上四五十个大大小小的袋子。 大的麻包一袋能有二百多斤,小的布袋子是一百多斤,要是都是装的粮食,这里起码有六七千斤了。 "叔,咋办?" "啥咋办?你这娃憨憨的,这可是粮食!管它哪来的,到咱家了就是咱的,搬,往里头搬。" 双喜真不是吹牛的,当时他跟路平安说能背起三百斤的肉一溜小跑,只要是吃的,他就有用不完的劲头。 此时双喜搬起一个二百多斤的大麻袋,腰上一用劲儿,胳膊向上猛地一抬,二百多斤的大麻袋就扛到了肩上。 就这,还不忘再拎上一个小一点的袋子,腾腾腾的进了屋。 支书也不怂,抱起二百多斤的麻袋就往屋里搬。一边搬粮食,还不忘和自家媳妇说:"去把憨老五喊来,悄悄的啊,别扯着嗓子喊的整个村的人都知道了。" 支书媳妇儿脸笑成一朵花,让小闺女接替自己给扛粮食的大人掀着门帘,快步朝着老五家走去。 支书家的两个小子也很勤快,一个人抱不动就两个人抬,一边抬还一边嘀咕: "这一袋子是啥啊,怎么这么硬呢?" "是馍馍吧?" "不像啊,没看袋子发潮么。" "难道说,是肉?" "抬进去解开看看……" 俩小子把袋子抬进了屋,解开一看,居然是一大块儿一大块儿的肉。 "爹,有肉!" 支书快步走过来,从袋子里拿出来一块冻的邦邦硬的肉,借着油灯的光仔细一看。 "是牛肉!" 俩小子高兴了: "爹,是俺们俩发现的。" "爹,能给俺们尝尝不?" 支书把肉重新放进了袋子里,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给你们煮一些。" 要说这年代的人也真是胆大,来历不明的东西,还没确认是谁搞来的呢,就已经准备吃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