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李长安的手记-《逍遥小儒仙》
            
            
            
                
    第(3/3)页
    终于在没有文箓的情况下,硬生生用文气凝练出了本命文法篆字。
    “只要一切顺利,最迟明年,我的所有文窍就能全部点亮,届时《大周天玄法》迈入七品圆满。”
    “冲击六品,再无阻碍……”
    李长安睁开眼,看向屋顶,
    “至于武道,修为境界虽未变化,但肉身体魄却在内丹的淬炼下,不断提升。”
    “根基越发浑厚强盛。”
    “只可惜,《百刀图》中的刀意虽然熔炼了一些,但却并未再出现强大招式,反而成为了四式刀法的养分。”
    “杀意修行也陷入了停滞状态。”
    “是因为……太久没杀人了吗?”
    “现在的战力,依然被困在六品巅峰层次。”
    “想要突破横跨四个小境界的桎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天阶天骄之上,到底是什么?”
    就在李长安沉思的时候,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路。
    “叩叩叩……”
    “参议大人。”
    “进。”
    进来的,是薛世清。
    作为十八名得到赠诗的官员中,最早和李长安有接触的人。
    薛世清的表现可圈可点,已经被提拔到了主事一职。
    “大人,这是今日的汇总卷宗。”
    薛世清抱着一沓卷宗放在书桌上。
    李长安点点头,把眼前的东西放到一边,翻开卷宗。
    “大人,我们明日是去宛川府城,还是直接去下面的郡县?”
    薛世清轻声问道。
    李长安边看卷宗边说道,“先去府城。”
    “明日所有镇抚使,还有大部分主事司务,都会先到宛川府城碰面。”
    “要对过去的大半年做一个汇总。”
    “另外再对未来做详细的部署安排。”
    “我们看似走了两府之地,但也只是实地勘查,还需要从整体方向上再做梳理。”
    “南方三府这么大一片土地,最终要形成一个整体,互相有分工,互相有配合,这样才算把赈灾做到路子上。”
    薛世清将李长安说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半年多来,跟着李长安的时间越长,他越能体会到这位参议大人行事之中蕴含着的道理。
    看似诸事繁杂,甚至两个县之间的农耕之事完全不同。
    但总能有条不紊地将其一一解决。
    好似庖丁解牛,颇有治大国如烹小鲜之感。
    薛世清视线落在桌边的一张纸上,目光扫过,顿时咳嗽了几声,像是被口水呛住了。
    李长安听到动静,抬头看过来。
    注意到薛世清看了自己刚刚写的那个故事,笑着问道,“如何?”
    薛世清脸色瞬间涨红,“这……这个……”
    “没事,你尽管说。”李长安放下手里的卷宗,示意薛世清别紧张。
    薛世清犹豫踌躇了片刻,才磕磕绊绊说道,“这故事关键便是那一副对联。”
    “只是未免……太……太过……粗俗。”
    李长安哑然失笑,“这种故事大多流传民间,可没有那么阳春白雪。”
    “看起来不觉得颇有意思吗?”
    “狐妖都会吟诗作赋了,反观读书人却读成了书呆子……”
    “至于那副对联,对仗工整,精妙绝伦,尤其那个‘挑’字,啧啧啧……”
    薛世清面色涨红,再次剧烈咳嗽起来,“咳咳咳……”
    李长安哈哈大笑,摇头说道,“算了,不逗你了。”
    “这种下里巴人的故事,我留着到时候送到勾栏里去讲。”
    薛世清扯了扯嘴角,“大人,就没有稍微不那么……的故事?”
    “如果尽是这种,下官担心会污了大人的文名。”
    “有啊。”李长安挑了挑眉,“我这里还有一篇《聂小倩》,可为经典。”
    薛世清闻言,眼睛顿时一亮,“能被大人称之为经典的故事,必定足以传阅天下。”
    “您写了这么多民间故事,可是想编撰成册?”
    李长安把桌上的东西归置好,点头道,“不错,名字我都想好了。”
    “等我写完,回头送你一册。”
    薛世清抱拳行礼,“下官先行谢过大人,不知此书是何书名?”
    “《聊斋志异》。”
    李长安提笔蘸墨,
    在纸上写下四个行书大字。
    ——————
    注:《百家宴》,取自郑燮所写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内容不变,改了诗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