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刻漏虽好,但是不是独一无二啊。” 陈翰砸吧砸吧嘴,有些可惜的说道。 虽然,华夏人的“时间”和“历法”观走在很前面。 但是正因为在汉代已经很普遍了,所以这种汉代的铜漏壶,全国已经出土了七八个了。 都是在大贵族,列侯和诸侯王墓中出土的。 虽然算是珍贵,但是不够特别。 陈翰在接连发现了西汉本土花生和虫草,乃至疑似“蒸馏器”的青铜器后,眼界也变叼了。 不是那种可以改变历史,震动考古界的大发现,都不入他眼了。 见陈翰如此态度,温所张又好气又好笑的说道:“哪来那么多独一无二的文物?” “不过我们倒是还发掘了几件博山炉,样式非常的精美。” “博山炉?”陈翰颇感兴趣的看向了温所长。 古往今来、香文化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华夏文明的灿烂光辉。 炉热情暖,青烟翠雾之中,不知引发了多少灵感,增添了多少热情,平息了多少怒火。 在香炉鸟鸟香烟之中,不知道多少国家决策,被做出决定。 可以说,华夏文化中独特的香文化,是伴随了华夏人几千年的。 而博山炉,就是香文化中,香炉的代表物。 这玩意,光听名字,就有一种说不上来的“仙气”感。 《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 李白的《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这些诗句,记述的都是博山炉熏香时,香烟缭绕的迷人意境。 所谓的博山炉,其实就是一座座制作成“海外仙山”样式的熏炉。 华夏自古就有熏香的习俗。 远古先民在燃烧柴草的过程中,发现了香草、香木的功效,于是便有意识地将其放在火中烧熏,以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 随着熏香习俗的传承流播,熏香文化得到发展,熏香器具也应运而生。 至战国时期、一些熏炉的制作已经达到了,令今人难以想象的精湛程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