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五章 就你也号文帝是吧?-《满级考古大师》


    第(2/3)页

    赵胡居然也是在南越国里,关着门来自称皇帝。

    在所有西汉的官方史书中,肯定是不承认南越国有皇帝的,只有臣服西汉的诸侯王。

    “文帝九年乐府工造?”

    “这是什么意思?”

    “赵胡还没死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下谥号了?”

    李教授皱着眉头,顺着陈翰的目光,看向了刻在铜勾鑃上的文字。

    “果然,虽然南越国臣服于西汉中央王朝,但是奉行的还是秦国的那套制度啊。”

    谥号这玩意,一般都是君王去世后,臣下和新君们,为其议定的。

    相当于是给去世的先王盖棺定论。

    这是周礼的制度,从西周开始,直到清朝,基本上都奉行这一套谥号制度。

    但是中间,有一个时期不同。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正处于人生巅峰期,觉得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然后创造了“皇帝”这一天子独属的称呼。

    之后,秦始皇又觉得,宗周这套子议父,臣议君的谥号制度,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儿子和臣子,怎么能给君父来议定谥号呢?

    这玩意必须得自己定。

    于是才有了“秦始皇”这一特别的称谓。

    按照秦始皇的想法,秦国的皇帝不定谥号,就按照始皇帝、二世皇帝、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

    不过秦国二世而亡,三世的子婴只做了几个月秦王,秦国就没了。

    这套制度当然就没继续下去。

    到了西汉,刘邦又恢复了宗周的谥号制度。

    不过远在南越的赵佗,他受过秦国的熏陶,自然也看不惯这套子议父,臣议君的行为。

    但是他又不好和秦始皇一样,搞这种一世、二世的说法,这不是明摆着告诉西汉,我才是继承了秦朝正统!

    这让已经定下“推翻暴秦”基调的西汉官方,怎么忍?

    所以,赵佗就选了个折中的办法。

    谥号制度继续用,但是不能子议父,臣议君,而是我自己给自己定谥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