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登高望远参北斗-《隐侠梁天机》
第(2/3)页
此时,群山空寂。
但不知何时,本已睡着了的梁天机却被一阵刺骨的寒冷激醒了。篝火不知何时熄灭,而天空似已飘落片片雪。
早晨起来,大雪初霁,放眼看去,一片白茫。
梁天机的心情好极了,眼前这黔东苗岭和侗寨的冬雪,他亦是平生未见。
“顺子,走,我带你去看看雪景。”梁天机拍了拍刚刚睡醒的顺子说道。
不远处的吴德一听,顿时不愿意了,但他又不敢明说,只好委婉地说道:“梁先生,你俩看雪景去,那我们该怎么办?”
“噢,你不说我还忘了,你们原地待命吧,千万不要走开,不然耽误了我的事,汪老爷那边你可是吃罪不起。”梁天机一边递给顺子他清晨起来刚刚烤好的洋芋,一边头也不回地“命令”吴德道。
吴德无法,只好嘴巴一撇,不再做声了,心想:“好你个姓梁的,挺横啊!”
梁天机也不理会吴德,只是抬起头来四下观望,终于,在他目力所及之处,他看到了一块“耸入云端”的大石头。
他想找一块“制高点”,这样他就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巍峨雪”。
其实,梁天机之所以要这么做,绝非他突发奇想或是象以往的文人骚客那样,只想着赏雪观景,直抒胸臆。他的本意是要去“登高望远”。因为,他在昨天寒冷的夜里,将自己多余的衣物都披在了熟睡的顺子身上,所以他被冻得逐渐清醒了起来。
于是,他将这几天寻找宝藏的过程在脑海中不断地回放。他也因此发现了自己这两天的“失误”之处:原来,他只是一味地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观察每一座山势的具体形状以及险峻的程度上,并由此来判断这些山是否就是建文皇帝以及宝藏藏匿的地点。
按照原来的设想,梁天机只认为那些越大、或者越高、或者越险峻的山,才有可能成为最佳的藏宝之所。因为只有大,才能藏得住很多的重宝奇珍;只有高、只有险峻,普通人才难以靠近。
但是通过七、八天的实际观察,在这里又大、又高、又险峻的山,着实不少,样子也都长得差不多。而且,梁天机通过自己丰富的地理知识和风水勘察的经验发现,这些山不是实心的,就是山体的结构不合适用来藏宝,或者说根本没有人工修整过的痕迹。换句话说,心思缜密的梁天机并没有找到与宝藏有关的线索。就连细小的蛛丝马迹都没有。
最终,当梁天机抬头仰望黑夜中黑魅魅的群山时,他突然想到了宋代苏轼的一句名诗《题西林壁》,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呀,我这几天只在山脚下转来转去,去看一座座具体的山,因而看到的不过是一些局部的东西。难道,我没找到线索,莫非正是应了‘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么?”就这样,梁天机经过一夜的反思,渐渐地形成了新的思路。
所以,天一亮,梁天机就带着顺子上山了。
大约过了三、四个时辰,兄弟二人终于上到了那块“耸入云端”的大石头处。此刻,他
俩仿佛置身于云海之间。虽然风寒料峭、波诡云谲,但梁天机迅速被眼前的大美雪景给震撼了。
眼前的群山经过一夜的大雪之后,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郁郁之色。它们纷纷披上了雪衣、戴上了雪帽。青天极目之下,尽是白雪绵延、千里不绝。
“啊,大大哥太震撼了。这难道不是‘会会当凌绝绝顶,一览众山小’么?”顺子的脸和鼻子被寒风吹得通红,说话都带着颤音,但这依然不影响他此刻观景的感受。
梁天机没有说话,他只是深沉地望着远方,凛冽的寒风不住地吹起他飘飘的黑发,他觉得自己仿佛已立身于天地之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哥快看,那几座.山峰,象不象象不象.”顺子已经激动到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眼前这壮美的景象了。
梁天机沿着顺子所指的方向看过去,顿时也点头赞道:“象一个大勺子。”他替顺子把后面的话给说了出来。
“嗯,是是的,我看它们排列得象天天上的北北.”顺子的脸都快被憋红了。
“象天上的北斗七星是么?”梁天机看着顺子着急的样子,又笑着替他补上一句。
“嗯”顺子这才点了点头。
但梁天机的笑容却在此刻凝固在脸上,他突然在心中升腾起一种异样的感觉。于是,他立即又转过头去,仔仔细细地重新审视顺子刚才手指的方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