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五瑕珠-《隐侠梁天机》
第(3/3)页
不一会儿,吴德将那檀木盒子取了来,放在汪敬贤的面前。
那盒子大约半尺见方。由檀木制成,但只是最最普通的檀木材质。盒子表面是平的,也没什么考究的纹。它甚至只是扣着盖子而已,连锁都没有上。由此可见,这个所谓的祖传之物在汪敬贤的眼里有多么的无足轻重。
汪敬贤轻松且随意地打开了那个盒子。里面放着一颗确实不怎么样的珠子。首先从外形上来看,说方不方、说圆不圆,就像是一个由珠宝店最初级的学徒工做出来的一样,其制作水平实在不高。这与那些名贵、考究、精致的珠宝玉器相比差远了。至于表面的颜色和光泽度,那就更谈不上了。它的颜色很不纯正,有好几种颜色相杂在一起,也没有什么有迹可寻的纹图案,而且光泽暗沉、手感钝晦。难怪汪敬贤以前根本看不上它。即便是他从那老妪的口中知道这颗珠子或有隐情后,也没高看它多少。
汪敬贤漫不经心地将那珠子拈了起来,举到眼前仔细的端详。这颗珠子大约比成年人的拇指大两倍左右,由于表面颜色的杂乱及光泽的暗沉,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做的。他看了一会儿,不明所以,索性就把它递给了坐在一旁的风震,让他也看看。风震将那颗珠子接过,放在掌心里准备察看。
本来,风震对于珠宝玉器,根本不感兴趣,因为他帮汪敬贤做事纯粹是为了汪婉妹。但汪婉妹既然偷偷示意他要认真听汪敬贤说话,所以他只好假装认真地看这颗珠子。
可是,看着看着,风震真的开始研究起这颗珠子来。他发现,这颗珠子表面的颜色虽然杂乱,但总体而言,也就只有五种而已。它们分别是:土黄、血红、灰绿、古铜和赤黑。由于这五种颜色皆偏于晦黯,所以这颗珠子看上去一点也不亮泽。
紧接着,他又发现土黄仅在一处,而其他四种颜色多有重复且将土黄包裹在其中。风震遂以土黄为中心向四周审看,渐渐地,他看出了门道。
原来,在这颗珠子的表面有一块土黄颜色,另外四种颜色则以它为中心向珠子表面的其他地方一圈一圈地散开。每圈虽然不圆,并且颜色与颜色之间过渡的并不明显和清晰,但风震却看懂了这些颜色的排布规律。
这些颜色由里到外分别是:第一圈,灰绿色在土黄的左边,古铜色在土黄的右边,血红色在土黄的上边,赤黑色在土黄的下边。到了第二圈,灰绿在土黄的上边,古铜跑到了土黄的下边,血红跑到了土黄的右边,赤黑跑到了土黄的左边。再看第三圈,灰绿则到了土黄的右边,古铜则到了土黄的左边,血红则到了土黄的下边,赤黑则到了土黄的上边。继续看第四圈,灰绿来到土黄的下边,古铜来到土黄的上边,血红来到土黄的左边,赤黑来到土黄的右边。
在普通人看来,或许这些颜色彼此相间、杂乱无章。但风震却看出了这些颜色之间的动态转位。他隐隐地感觉到这些颜色的排布蕴含着“天道左旋”的意味。
更让风震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些颜色之间彼此是首尾相连的,如同海螺线一般布满珠子的表面。而且,这些颜色的长度也各有规律:土黄近乎圆形,径有三分而居中。而在分布于土黄四周的颜色中,古铜色最长、灰绿色次之、血红色又次之、赤黑色则最短,圈圈如此。风震看到这里,心中竟然产生了一种韵律感。是乐律的那种。
“难道这些颜色的排列是.?”
“这些颜色的长度是.?”风震暗暗地问自己。他心下不住地揣摩着眼前的珠子。
“是了,这些颜色是按照‘九宫八卦’及‘大禹洛书’排列的。”
“嗯,这些颜色的长度是按照‘三分损益’定准的。”认真思考了片刻,风震终于默默地下了定论。
“是‘五瑕珠’!”突然,风震不受控制的小声惊呼了起来。
“九宫八卦”又叫“后天八卦”和“文王八卦”,出自于《周易·说卦传》,相传由周文王发明。“三分损益”出自于《史记·律书》,是古代音律定准的方法,二者同为古代预测学的重要理论。其中“三分损益”尤其高深,乃为术数之最难者。
风震除了上乘的武功外,居然精通易经和音律,他究竟是谁?
。
只有古代的大科学家和军事家才玩得了风角术。张良,张衡,李淳风,王希明,沈括,诸葛亮,刘伯温等。风角术是综合天文历法,阴阳五行,音律,占卜,卦象,奇门遁甲,太乙式,六壬式等所有预测术的顶级学问。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