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亚当·威斯特听的似懂非懂。 钢琴师虽然和钢琴大师之间只差了一个“大”字,但其中的境界可不是差了一星半点。 尼古拉·巴索夫看了一眼困惑的亚当·威斯特,说道:“你境界不够,还不太懂,以后你就会慢慢明白。” 亚当·威斯特:“……” 合着我成最弱的人了?! 我可是堂堂的钢琴师啊! 现在的钢琴师都这么不值钱吗? fuck! 亚当·威斯特有种羞辱感。 人只会嫉妒比自己强一些的人,不会嫉妒比自己强很多的人。 “张明宇先生,我想问一下你的这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灵感来自哪里?” 尼古拉·巴索夫想不通张明宇年纪轻轻是如何创作出这么优秀的作品的。 熊祁同样好奇。 亚当·威斯特虽然不服张明宇,但是心里其实也非常的好奇。 观众们也非常的感兴趣。 人们都注意到了尼古拉·巴索夫的态度变化。 张明宇自然也注意到了。 但那又怎样? 张明宇不会轻易原谅。 不过钢琴方面的交流,张明宇也没有任何要藏拙的意思,解释道: “我这个作品的灵感是来自于一位名叫爱丽丝的女孩。” “有一天,我看到爱丽丝为了帮助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实现看见森林和大海的愿望,开始四处求助别人,心里非常感动,于是就即兴演奏了一段音乐。” “我演奏的时候,老人闭着眼睛倾听,在音乐里,他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 “老人很满意,很满足,不再有孤独和悲怜。” “当时老人问我曲子的名字,因为是即兴创作,所以我并没有想好什么名字合适,于是我就看向了那个善良的女孩并询问了她的名字。” “女孩告诉我她叫爱丽丝。” “于是,《致爱丽丝》就诞生了!” “《致爱丽丝》这个曲子,就是我献给这个善良的姑娘的礼物。” 张明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其实故事的原型是贝多芬。 只不过这个世界没有贝多芬。 张明宇充当一下贝多芬这个角色。 “《致爱丽丝》?” 尼古拉·巴索夫喃喃两句,然后不解道:“这是曲子原本的名字吗?” 张明宇点点头:“没错。” “我觉得这个名字比《a小调巴加泰勒》好听多了!” 尼古拉·巴索夫走到张明宇面前,微微躬身道:“张明宇先生,请原谅我之前的粗鲁,如果知道您是这么一位优秀的钢琴师,我绝不会……” “巴索夫先生,请不要歧视我们华夏人,我们华夏地大物博,优秀人才辈出,所以请收起你的偏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