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两例全部成功,终于是第一作者了-《苟在诊所练医术》


    第(3/3)页

    赵总的手术还算顺利,这七万块钱,李敬生算是赚到手了。

    通过第二台手术,也让他对新术式更熟练,一些注意事项,技术难点,都有了更好的掌握。

    坐在诊所内,他开始认真写论文。

    想要获得更多的病人,让患者同意他来做这个手术,发表学术论文,这是最好的办法。

    现在已经有了两例使用新术式完成手术的病人。

    那位阮老先生的恢复还可以。

    李敬生本来最担心发生贲门失驰缓。还好,暂时并没有发现。

    做过贲门手术的患者,极易发生贲门失驰缓症。

    患此病的患者在吞咽食物时,贲门无法正常松弛,导致食物难以通过贲门到达胃腔,进而出现无法进食。

    最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消瘦,甚至死亡。

    阮老先生没有出现贲门失驰缓症,算是万幸。

    但是如果再让李敬生做这种手术,他绝不敢保证患者不出现贲门失驰缓。

    这也让他更加想要尽快创建出更好的内镜术。

    ……

    八天后,李敬生用新术式做手术的阮老先生与赵总,都恢复得非常好,相继出院。

    这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只是因为他的团队名气有限,也就只接到了这两例愿意让他做手术的患者。

    因为他的高端肠镜业务面对的都是有钱人,权贵,这些人能够轻易去其它大医院就诊。找业内的顶尖专家,著名医生帮他们手术。

    他们自然不会轻易相信李敬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团队。

    对此,李敬生决定先行发表一篇论文。

    一篇名为内镜下黏膜剥离肿瘤的医学论文被他发表在了国内一家较为普通的学术论文网站上。

    主要还是不自信。

    像王维维与骆丙刚写的论文,直接就敢投给核心医学期刊。

    这篇论文是他一个人写的,期间找连涛帮忙提了一些意见,进行了少许精修。

    他本人自然而然是第一作者。

    出于照顾兄弟,他把连涛列为第二作者。

    发表论文后,他就没管了。

    继续上班。

    该干啥干啥。

    本身每天也特别忙。

    找他做内镜手术的高端客户没有,但是找他做肠镜的有钱人还是有一些。

    现在,他的医疗团队在肠镜检查这一块,算是小有名气。

    特别是在江离市,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

    不少富人,权贵,都是慕名而来,跟他联系。表达做肠镜的意向,然后进行一些咨询。

    这些富人与权贵,普遍都很谨慎。

    并不会轻易跟他签订协议,而是采取先接触,多沟通,多了解。

    李敬生正在骨外科门诊坐诊,一上午已经治疗了五十七个患者,他的门诊效率比以前增长了近一倍。

    这是因为几个徒弟都在快速成长。

    已经能帮着他分忧,甚至单独手法复位一些难度较低的病例。(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