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概是他在苗苗面前,没有称朕,久而久之便有些混淆。 但这都是小事。 只要他高兴,卓明月便高兴。 段溯从前并不关心贡品有哪些珍宝,也懒得仔细过目。 如今各地上贡,他是竖起耳朵听着,睁大眼睛看着,有好玩意儿都想往凤仪宫里送。 卓明月故意打趣他。 “那株玉珊瑚母后想要。” 段溯显得很为难,“苗苗没见过这样大的珊瑚,要不儿臣拿去给她瞧一瞧,再来孝敬母后?” 卓明月笑出声,摆摆手。 “罢了罢了,拿去送你的苗苗。” …… 后来孟苗苗再见沈岁宁,是在中秋的团圆宴上。 长辈们围着襁褓里的婴孩有说有笑,夸那婴孩白白胖胖,可爱得紧,还说那婴孩面相好,必是个建功立业的贵子。 沈岁宁始终坐在席位上,显得格外安静。 小辈们坐一块儿,她的身边是宴予怀。 宴予怀向她扬了扬倒满石榴汁的酒杯,调笑道:“推你母亲,你是怎么想的,真想害你弟弟的命啊?” 沈岁宁徒劳的反驳。 “我没有。” 当时在气头上,便伸手推了一把,但她不是故意推倒母亲的,没有想过害了弟弟。只是那日刚好地滑,母亲便摔了下去。 父亲回来以后了解了事情经过,便动了家法,亲自抽了她十鞭子。 她皮开肉绽,哪里受过这样的苦头,哭得嗓子哑了。 十鞭子打完,父亲扔了鞭子,沙哑着说:“是我错,总以为姑娘家惹不出大祸。你母亲若有三长两短,你我父女两个就给她赔命。” 沈岁宁这才发现父亲也哭了。 她终于怕了,跪着跟父亲认错求饶,说自己是冲动了,但真的不是故意要弄出这样的局面。 可是父亲没有动容,只是说:“你不必求我,你该求老天爷别让你母亲有事。” 幸而,弟弟降生,母子平安。 可从那以后,父亲就待她冷淡了许多。 珍姑姑总在她耳边唠叨,这是有了小公子的缘故,每个爹娘都是重男轻女的。 珍姑姑还说,皇上待皇后是真好啊,这些好,本该是郡主你的。 那些话,沈岁宁却听着麻木。 后来她忍无可忍的问:你是真的为我好吗?那为什么不劝着我做个好孩子?为什么总在鼓动我惹是生非? 珍姑姑便抹着老泪说,郡主我这都是为你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