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天禧细细观察这僧人,见他容貌方正、眼神坚定有力、身形矫健如龙,心中不禁一动。 他走过去与那僧人攀谈起来,得知这僧人原本是抗元义士之后,在少林寺出家为僧。 然而他因看不惯少林寺与朝廷勾结、铲除往日功臣的行径而愤然叛寺出走至此。 张天禧听后点点头,心中对这僧人的遭遇和志向颇为敬佩。 他从剑匣中取出那柄檀木剑赠予僧人,并传授了他上乘的剑法。 这僧人本就是武学奇才,得了张天禧的剑法后更是如鱼得水、进步神速。 他日夜苦练不辍,很快就将剑法练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后来这僧人在嵩山开宗立派创立了嵩山派,一时声势浩大、威震武林,连少林寺都为之感到心悸。 而张天禧见朝廷依然在追杀自己,加上自己早已看破红尘的纷扰和世俗的羁绊,于是干脆在这无名寺中出家为僧,拜救了自己的老和尚为师,法号道衍。 庙中的生活平静而单调,青灯黄卷间,张天禧潜心修行,参悟禅机。 他在晨钟暮鼓中感受岁月的流转,于佛号经声中体悟生命的真谛。 然而,好景不长,老和尚终至大限,圆寂西归。 张天禧闻此噩耗,如遭雷击,悲痛欲绝。 他深知师父一生行善积德,禅心坚定,此刻离去,必是得证菩提、往生极乐。 于是,他强忍悲痛,为师父料理后事,一一细致安排,务求不留遗憾。 之后,张天禧决定继承师父的遗志和衣钵。 他易容成老和尚的模样,手持其度牒,接过了这份沉重的责任。 在整理师父的遗物时,他意外地发现了一封书信,方知师父俗家姓名姚广孝,原来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 从此,张天禧便以姚广孝之名行走在江湖与庙宇之间,传播佛法精深广大之道理,践行师父的遗愿。 这日,他东行来到了雄伟的泰山。 泰山派与桃花岛的渊源深厚,得知他的身份后,自然以礼相待。 然而,张天禧却敏锐地察觉到泰山派的式微之势。 祖师爷宋诗道所创的“岱宗如何”剑法,深奥玄妙,后代弟子难以领悟其中精髓,导致门派实力日渐衰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