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凤瑶瞳孔一缩,也不打算拐弯抹角,低沉而道:“皇上与本宫,皆是明眼之人,是以,你与本宫二人言话,自也无需躲躲藏藏的隐藏什么。” 他轻笑一声,“朕本未掩藏什么,方才之言也是如实相告罢了,怎么,大旭长公主这是在怀疑朕?” 这话一落,他终归是稍稍转眸过来,那双面具眼眶低下的深邃带笑的瞳孔,平缓柔和的凝上了凤瑶的眼。 二人目光相对,一人森冷复杂,一人则从容自若。 只是这人的这种从容眼神,却也是与那人的神情如出一辙。 凤瑶袖袍中的手越发一紧,心底也越发起伏半许,甚至于,一股股莫名的怒意也开始在心底盘旋上涌,层层束缚,竟令她的面色也越发的冰冷凉薄。 她终归是不说话了,满目凛冽的望他,眼睛恨不得看穿他的面具,甚至看穿他的皮肉,从而去看看他那颗胸腔内的心,是否发黑发紫,因而才会如此的腹黑阴狠,拐弯抹角。 周遭气氛也蓦的沉寂下来,压抑重重。 待得半晌后,那满身明黄的男子终归是率先将目光从凤瑶脸上挪开,嘶哑平缓的道:“朕不知长公主今日如何要对朕问出这些话来,但长公主如此之为,许是当真认错人了。再者,朕此番抽空前来,是要与长公主商议大旭与大周之事。若是,大旭与大周同盟,签订盟约,长公主自是无需任何风险,便也与大周一起,驰骋天下。” 是吗? 凤瑶冷笑一声,“本宫倒无驰骋天下之心,不过是想光复大旭,报得血仇罢了。”说着,嗓音一挑,“怎么,皇上有驰骋这天下的雄心?本宫还以为,皇上会如楚王一样,仅是意在大盛。毕竟,如今大周与大盛对立,那大盛之国,才是大周的心头之患。” “长公主倒是将这天下局势看得清楚。只是长公主莫要忘了,这天下一旦爆发群雄角逐,周遭之国,便也别想置身之外。” 这话入耳,凤瑶自然心头了然。 这天下大战一起,大旭,自然也摆脱不了被群雄虎视眈眈的危险,但无论如何,大旭即便是兴战,如今却不是时候。 大旭前不久才与大盛大战,而今国之上下不稳,民之不安,是以那大战之事,大旭无疑是能拖则拖,尽量置身事外才是。 她默了片刻,才强行按捺心神,低沉而道:“皇上之意,本宫自然知晓。” “长公主若是知晓,便是最好。若长公主也无意见的话,自可与朕签订同盟之议,安然留在这大周之中,与朕共商国是,从而,一举灭得那大盛之国。如今,大盛太子虽是逃出楚京,但也是满身重伤,逃不逃得回大盛都是问题,且即便他逃回了大盛,他那身子骨自也不可一朝一夕就全然大好,从而也无法指挥其大盛千军万马,攻我大周与大旭兵力。是以,此番要对付大盛,自然得乘胜追击,即刻差人领兵前去灭盛,杀他个,措手不及。” 他嗓音依旧平缓,那腔调之中的淡然从容之意,也是不曾掩饰的展露得淋漓尽致,似如这场风云争斗的狰狞之事,在他眼里尽是再平常不过,甚至言道那些所谓的生杀予夺的字眼,他竟也能如此的从容平静,淡定自若,似是不曾将任何家国之事放于眼里。 若非心境太过深厚,讳莫如深,自然不可能有这等超乎于常人的反应,又或是这人太过的心狠手辣,冷血无情,是以,才能如此淡定自若的言道出这些话来。 只是,无论如何,他的这些反应,与那消失的人也仍旧极为相像。只不过,那人终归还是并无这人的野心,就亦如,那人是想佞臣翻身,装模作样的开始朝忠臣的方向改造,但如今这人,则是野心磅礴,凶相毕露。 他与他,当真是同一人吗? 突然间,凤瑶瞳孔一缩,目光几不可察的颤了半许,心底复杂幽远,凌乱怅惘。 她突然间有些不确定这人便是她印象中的那人了,但这人身上的浅浅熏香,又一层接着一层的朝她鼻间涌来,熟悉莫名。 她终归还是有些坐不住了,仅是迅速将目光挪开,默了片刻,阴沉沉的问:“同盟之事尚且可行,但要让本宫留在大周与你共商国是,倒是有些不可能了。” 这话一落,他便平缓嘶哑的出声接道:“如何不可能了?” “本宫乃大旭长公主,自然得回大旭主持大局,岂能一直留在大周,弃大旭于不顾。”凤瑶嗓音清冷而又幽远。 “长公主不必担忧。一旦大周与大盛同盟,两国便可亲如一家。你便是留在这楚京之中,自然也能处理你大旭之事。若是长公主还有顾虑,不若,朕将你大旭朝臣全都接来这楚京如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