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长安农工大学堂】。 诸葛瑾总算是看到了一个令他感到欣慰,同时他也理解的东西。 推行教化之道,总该是没错的。 但诸葛瑾想象中的朗朗读书声还有之乎者也并未出现在这座大学堂。 一进入见到一名老者,诸葛瑾赶紧朝着对方行礼。以为是哪位德高望重的大儒。 但那老者赶紧摆手:“我不过是大学堂的学生,哪里能受此大礼?” 诸葛瑾再次凌乱。 “汝是学生?” “正是。” 这老者的年龄,最少也有“知天命之年”。 何谓“知天命”? 就是已经到了该开始总结一生成败,不应该继续折腾的岁数。 结果你现在告诉我,你要开始学习? “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老者看出诸葛瑾眼中的错愕。 “此处农工大学堂,一不教圣贤道理,二不教科举之术,不过是传授种地还有工匠的学问罢了。” “老朽不才,虽不识圣贤道理,也不知论衡之道,但毕竟种了一辈子田地,在种田一事上还是领悟极深的,自然可以来此精进。” “难道你这个后生以为,我们这些人,便不能读书,不能学习了吗?” 大学堂,本来就不是给那些需要启蒙的蒙童或者是立志入仕的士子开办的。 虽然一直都推崇少年治学,但难道长者就没有学习的权利吗? 而诸葛瑾更是被对方的最后一句话震撼。 谁说只有年少的人,进入仕途的人才有资格享受教育。 难道一个年老的人,一个种田的人,就没有资格享受教育吗? 还是说,只要是年老之人,种田之人,注定比年少之人,入仕之人的身份更加卑贱呢? 诸葛瑾一直被人称为君子,便是因为其对任何人都以礼相待,没有贫贱区分。 但今日见到老者,诸葛瑾才忽然发现,自己不是没有歧视过别人,而是自己的歧视已经深入到骨髓当中,导致根本没有半点察觉! 反观大学堂其他人,面对老者、农户、工匠的出现都视若无睹,显然是当真不在意他们的存在。 何谓教化? 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 诸葛瑾抬头看向大学堂。 虽然此处没有朗朗读书声,没有圣贤的道理。 但诸葛瑾却觉得,此处才是真正的教化之地,是真正能够“美教化,移风俗”的学堂。 “大汉必将兴盛啊!” 发出感叹之余,诸葛瑾也知道—— 自己这次的出使,大概率要无功而返了。 现在这个年轻且健壮的大汉,恐怕不会在任何事情面前妥协。 即便是长江天险,恐怕可依旧无法阻挡大汉一往无前的脚步! (本章完) 第(3/3)页